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3名驻融官兵参加9月3日阅兵荣获三等功

fq.fjsen.com  2015-09-14 09:30:07  陈盼兰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本报讯 9月3日大阅兵时,由融籍少将林向阳带领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作为徒步方队第五个方阵出场接受检阅。在359名队员中,有39名是驻融某部官兵。在殊荣背后,他们6个月的艰苦训练和个中辛酸却鲜为人知。

李伟凡,20岁,刚刚入伍两年,是参加阅兵的官兵中年龄第二小的战士。但该部队副政委易仲龙说:“别看他们年纪小,每一个人都是百里挑一。”

早在今年初,驻融某部就开始选拔参加阅兵训练的官兵,选拔的条件非常严格,身高要求在1.78米-1.83米之间,要政治合格、素质过硬、形象良好。

“从300多人中,经过三次选拔,最终选定了39人。”易仲龙说。

得知自己入选后,李伟凡十分兴奋,也暗暗做好吃苦的准备。“但没想到,阅兵训练的强度还是超出自己的预料。”李伟凡说,从1月份到5月初,他们都在原部队训练,熟悉的环境让他觉得阅兵训练跟平时训练差不多,只是强度更大,而严峻的考验是在5月底进京集训之后。

“天气炎热,每天训练12个小时,隔两三天脚后跟就起泡。”李伟凡说,脚后跟起泡、膝盖积水、流鼻血、胸闷等各种高强度训练下的身体不适,几乎每个战士都经历过。他亲眼看到一个战士在脚后跟严重起泡后,为了不影响方阵训练,私下自己将肿泡挑破,第二天照常训练,结果伤口发炎,领导几经劝说,那个战士才去休息半天。“战友们的坚持精神也鼓励着我坚持下去。”

最后半个月是强化训练,为了训练定力,战士们常常一次站立就是一个半小时。网络上流传用别针钉住衣领、把木板卡在腰上的训练照片,李伟凡说,那都是真的。

黄义是该部队四连的排长,和李伟凡在同一方阵。作为排长,黄义资历深、经验足,在训练期间也承担起管理战士日常生活的责任。

“战士们对训练都很拼,有小伤小痛都自己扛着,我负责发现他们的问题,并帮忙解决。”黄义说,在温暖舒适的南方待久了,很多战士去北京后,一开始都有些水土不服,有的还想家,他经常会在训练结束后,挨个谈心,了解战士们的训练情况。

6个月集训,只为9月3日接受全国人民检阅。李伟凡说,当天,他们凌晨2:30就起床吃饭、训练,然后早早去到天安门广场等候阅兵仪式开始。

“从敬礼线到礼毕线,全长96米,一共128步,走了1分04秒。”李伟凡牢牢记得这些数字,但当时经过天安门的那段时间里,他的脑袋是空白的,全神贯注于动作上。

和李伟凡一样,黄义在走过礼毕线后,才有时间慢慢感受周围群众的掌声和欢呼声。

“到出口处只有300米不到,两边都是群众,所有人都朝我们鼓掌、叫好,那时真的感觉很光荣,很激动。”黄义说,直到上车离开,他还沉浸在喜悦之中,在他看来,6个月的艰苦训练,非常值得。

同样高兴自豪的,还有他们的家人。李伟凡说,3日那天,他父母召集了很多亲戚在家里看电视,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想给他拍照,可惜一闪而过的电视镜头里没有特写。黄义的父亲在得知儿子参加阅兵后,当天6点就起床守着电视看,直播时,黄义所在的方阵出现后,其母亲的几乎贴着电视屏幕,就为了看一眼一年见不到几次面的儿子。这些细节,都是两人事后和家人通电话时得知的。黄义听了之后,觉得父母特别逗,但眼眶却随之红了。一身绿军装,注定了他们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

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签署通令,嘉奖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体官兵。在嘉奖对象中,驻融某部有3人获得三等功。

  • 责任编辑:陈瑜辉     标签:福清 社会 阅兵 苦练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