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关东大屠杀遇难融籍中国劳工后裔》追踪 “林友庆是我爷爷的二弟”

fq.fjsen.com  2015-12-10 08:50:31  陈仁杰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林同安(左一)在东瀚村委会查找族谱。

“林友庆是我爷爷的二弟。没想到,他竟然是在东京大屠杀中被杀害的!”12月8日,在东瀚镇东瀚村委会,林友庆的后裔、福清市人大代表、东瀚镇侨联分会委员、村主任林同安告诉记者:“我的曾祖父名叫林孝栋,生有五子,长子友长,次子友发,三子友康,四子友焱,五子友庆。友康是我爷爷,友庆是我叔公,这点可以确认。”

在东瀚村委会二楼,在3本长达1400多页的《东瀚村林氏族谱》之《八埕支谱(忠本)》第一册“清光绪丁亥年(1887年)版”中,记者看到了以下记载:“孝栋字圣云,行五,生咸丰癸丑(1853年)三年三月廿七日,子友长、友发、友康、友焱。”可见编写这本族谱时,林友庆尚未出生。

在清光绪丁亥年后编写的第二册《八埕支谱(忠本)》上,记者又看到了记载“林友庆”的文字记录:“孝栋……卒丙寅年正月廿二日巳时。长子友长,生光绪丙子二年(1876年)正月廿九日;次子友发,入嗣孝焕;三子友康,生光绪辛已七年(1881年)正月廿二;四子友焱,生光绪癸未九年(1883)十一月廿一日;五子友庆,生光绪丁亥三年(1887年)。”

在其后的第三册《八埕支谱(忠本)》上,有以下记载:

“友康字贤宁,生三子,长子斯深,二子斯源,三子斯炆出继友庆,四子斯汉。

友庆字贤贺,生光绪丁亥三年,以季兄友康三子斯炆承嗣。

斯炆字则和,号章宝,生壬戌年6月22日子时,卒癸未年5月 日,享寿82,娶台湾毛素姬,生丁丑年十一月,生二子同麟、同明,籍居台湾省台北市。

同麟生戊戌年;同明字为聪,生庚子年,娶台湾沈玉铃,生庚子年。”

关于“林友庆”的记载,上至祖辈,下至后裔,整个脉络清清楚楚。

在林伯耀先生提供给记者的《关东大屠杀遇难的13位融籍中国劳工名单》里,有“林友庆,生年不详,籍贯福建福清六十都东县村,职业购贷商,住址、被害时间与地点不详”的原始记录,与《八埕支谱(忠本)》上的记载相符。

据原东瀚镇东瀚村支书、原东瀚镇侨联分会主席林友雄介绍,“福清六十都”就是“东瀚镇”.“第几都”是古时福建从福清至福鼎沿海一带地名的称呼,比如福清西部的一都镇为“一都”,与东瀚毗邻的沙埔镇为“六十一都”.以前,东瀚叫“东县”,后来改为“东限”“东汗”,现在称“东瀚”,其“瀚”字取族谱中记载的流经村前的“瀚江”而名。目前东瀚村有2300户人家,7200多人口。

本报10月28日《寻找关东大屠杀遇难的13位融籍中国劳工的后裔》一文见报后,引起不少市民的关注,也先后提供了线索。11月下旬,家住三明市沙县的融籍乡亲、76岁的退休老教师陈基富致电本报,提供了一条有关“林友庆”的重要线索。他说:“我曾听母亲说过,林友庆当年是由我的舅公、辛亥革命元老林孝楼带去日本的。林友庆确有其人,祖籍地在东瀚村。”

随后,记者致电给旅居台湾的林孝楼公子林友茂查询。今年94岁的林友茂告诉记者:“林友庆是我的远房堂兄,他在我出生的第二年(1923年)死在日本,当年他确实是由我父亲带到日本的。”林友茂的回答,更增加了林友庆是东瀚村人的真实性。记者立即致电东瀚镇侨联分会副主席任祖义,告知有关线索,请求协助联系知情者,缩小寻找范围。

12月8日,记者与任祖义、林友雄一起来到东瀚村,前往林友茂的堂侄、退休教师林斯强的家中了解。林斯强表示,时间实在太久远了,他不曾听说过此事。但他提供了一条线索,根据陈基富和林友茂的描述,林友庆应该是本村“大埕”一带人。

随后,在东瀚村委会,村支书林同喜带来的一本编纂于2011年的《云庄林氏族谱》第419页中,有“友庆”的记载,但其出生年月为“生1934年6月16日”,显然,与东京大屠杀遇难者“林友庆”不是同一个人。但在场的林友雄、林同喜、林同安等又立即电话联系多位村民,最终林友雄从村民林斯官家取来了《八埕支谱(忠本)》,翻遍全书只有一个“林友庆”,就是上面所记载的东京大屠杀遇难者“林友庆”.

经过一番仔细辨认,在确认林友庆是自己的亲属后,林同安说:“以往,我们村里流传着一句民谣:‘阿一、阿二、阿三去市,有味无味,五(牛)仔肉做味',’阿一、阿二、阿三‘和’五(牛)仔肉‘,指的就是我爷爷家5兄弟,现家族有150余人。”林同安表示,他将尽快联系在台湾的林友庆后人,让他们提供更详尽的家谱佐证。

  • 责任编辑:周丽芬     标签:福清 社会 劳工 后裔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