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本网原创> 正文

福清民间收藏家传承民俗文化 十几万件藏品令人惊叹

fq.fjsen.com  2017-07-21 17:54:39  王晶 来源:东南网福清频道  我来说两句

陈修俊向记者介绍古代官帽

东南网7月21日福清站讯(记者 王晶)福清民间有这样一位奇人,他的家被称为“民俗博物馆”,家中十几万件藏品令人叹为观止。三十几年的收藏经历让他尝遍酸甜苦辣,他的行为和藏品守护并传承着民俗文化,而他却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只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

他就是陈修俊,阳下街道作坊村一位普通村民,地地道道的福清人。他的藏品种类之繁多,数量之巨大尤为令人惊叹。包括秤砣、箸笼、烟斗、石臼、瓷器、陶器、木器、服饰、眠床在内的各种民俗藏品密密麻麻堆积在陈修俊家中。

陈修俊向记者介绍自己前不久收藏的木雕

锲而不舍 三十几年风雨收藏路

据陈修俊介绍,他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喜欢上了收藏,经过三十几年的风雨,如今对这些古物件更是已至痴迷。17岁第一次接触古钱币,就让他大开眼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至今他收藏的古钱币从一万多年前的原始社会贝壳钱币到当代的钱币近5千种,几乎穷尽了所能涉及的种类。

对于陈修俊而言,真正开始收藏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当时福清开始旧城改造,很多民俗用品、家具及构件被当作垃圾扔掉,这些东西在我眼里都是宝贝,看着很心疼。有次拉着板车从高巷口经过时,一位大娘叫住我,把自家的旧家具都送给了我,从那时起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藏。”陈修俊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收藏历程。

为了收藏,陈修俊踏遍了闽东南、闽西北的大街小巷;为了一件藏品,他也可以锲而不舍追踪二十几年。“22年前,我在一家拆迁的大户人家看到了一对珠联璧合的民俗用品,非常精美,但当时无论我出多少钱对方只愿意卖一只。我觉得只有珠联璧合,才能让子孙后代更好的了解民俗文化的精髓。”对于自己的收藏之路陈修俊也颇为感慨,皇天不负苦心人,就在前不久,陈修俊终于从那户人家的子孙手中买到另一只民俗用品。

陈修俊向记者展示活字印刷版

热心公益 捐赠藏品回报乡梓

除了收藏,陈修俊也热心公益,捐赠藏品复原家乡历史文物。

福清一都镇王坑村古驿道上宋代古廊桥,历经近千年石板桥依在,而桥上的古廊桥构件却早已不知去向。今年年初,陈修俊在得知古廊桥现状后,主动捐赠自己收藏的价值30多万元的清代廊桥构件,并由福清市旅游局和一都镇政府、王坑村等多家单位共同出资出力对廊桥进行了修缮。

而这并非陈修俊第一次捐出自己的藏品。去年4月,他还向黄檗山万福寺捐赠出万福寺流失了200多年的4个清朝佛塔构件,让遗失的黄檗文化得以重拾。今年年初,在了解到新建的侨乡博物馆馆藏不多时,陈修俊主动表示愿意拿出自己部分藏品作为侨乡博物馆的永久馆藏。

陈修俊家里的收藏一角

传承民俗文化 盼设民俗博物馆

然而随着藏品数量增多,很多都无法妥善安置,陈修俊也开始犯起愁来。

“除了家里能放的空间都放满外,还专门租了一块场地搭建铁棚简易房,但是每逢梅雨季和台风天,铁棚房中的古家具和木质藏品就要遭殃,经过雨水浸泡后它们慢慢腐烂,有时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说到因保存不当被毁的藏品时,陈修俊满脸愁容。

陈修俊告诉记者,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凝结着当地的文化血脉。如今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建造一座民俗博物馆,将自己毕生藏品展现给大众,让更多人欣赏到它们,将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各种各样的秤杆

烛台

眠床

清末黄杨木木雕

  • 责任编辑:王静     标签:福清 收藏 民俗 文化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