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天下福清哥> 正文

翰墨丹青绘人生

fq.fjsen.com  2016-08-25 09:23:38  林秋明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人物名片:

杨前华,号千帆,1943年出生于印尼,后随父亲回到渔溪,现为香港职业画家,香港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会员。

在香港艺术界,杨前华声名远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为人低调,从不对外宣传,以至于他的祖籍地——渔溪本地人都不知他是一位著名画家。

酷爱美术 自学成才

杨前华从小酷爱美术。无奈世代务农,家境贫困,没有钱买纸笔,更多的时候他是以大地为纸,以树枝为笔。母亲希望他务农,以苦力维持生计,但他心中美丽的梦想从未破灭,空余时间偷偷学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省美术家协会得知他的艺术天赋,曾推荐他去进修。可惜他是农村户口,进修成为泡影,再也无缘跨进美术院校的大门。

杨前华并不死心。他认为进修的大门关上了,自学之路总可以走得通。于是他悄悄跟随画家舅父茅礼康学习素描、速写、水彩、油漆画等,得到精心指导。那时的他,天姿聪颖,悟性颇高,加之舅父对其“持不恒、巧无能、攻之苦、拙可补”的谆谆教诲,各种风格的作品让舅父十分满意。而后,杨前华拜虞阳中学美术教师陈玉光为师,不久又遍访省内诸多名家及民间艺人,博采众长,艺术水平大为长进。杨前华没有固定门第帮派,凭着天赋和毅力,在探索之路我行我素,艺术却不拘一格。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杨前华饱受农村户口之苦,总觉得做任何事都是低人一等。自从借调到柘荣县、福安县文化馆专业从事文革画创作,人生之路“华丽转身”,农村户口终于变为居民户口,这使得他的艺术才华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经常参加省内外美展和艺术活动,频频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1976年,杨前华移居香港。在这座中外文化前沿的大都市里,杨前华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眼界大开,先后从事过美术、工艺美术、陶瓷、屏风创作、工艺品创意等。不久,他进入画家郑定裕创办的中国画苑专门从事绘画,此间,他得以临摹大量中外古今名画,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不涉猎,画艺突飞猛进。他还由此认识了香港和欧美多位画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最令他欣慰的是,香港、欧美及东南亚不少人纷纷慕名向他买画,从而奠定了作为职业画家的艺术生涯。

杨前华用笔、用彩、用墨之精髓受到艺术界的高度肯定,同时他也明白“师心不师迹”的学习方法,勤临顾恺之、吴道子等古代名家墨迹,研习近现代名家名画,使人物画线条更加圆转流利、山水画笔法更加娴熟老辣。由于其画风深受日本竹内栖凤和岭南派的影响,在抽象朦胧中有细致的具象描绘,作品意境深邃、韵味无穷、雅丽大方,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并被多国政要及商贾收藏。

畅游艺海 独辟蹊径

50多年来,杨前华浸润在艺海墨苑之中,涉猎广泛。他的画作蕴含一种律动的美、奔放的美。那种真性情和真生命在其画中涌动,神采飞扬。杨前华认为,绘画离不开笔墨,笔墨小而言之是一种痕迹,大而言之则是一种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修养的体现。因此他在客观生活中发现和感悟美,寻找和创造一种设色亮丽、大驰大张的绘画语言。他的牡丹、梅花、凌霄、荷花……呼之欲出、氤氲幻化;他的牛马、鱼虫、飞禽……活灵活现、充满生机。杨前华崇尚洗练和精约,追求简洁明快,因此他的人物和山水画,更是粗犷中蕴含大气,练达中愈显厚重。

欣赏杨前华的画作,犹如清泉洗心,令人抛却浮躁喧嚣,体味清爽平和。其《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诗意)》,线条或细如发丝,或粗重有力,洒脱流畅。只见诗仙李白昂首远眺,满腔豪情,尽显其侠气冲天的风采。其《剑魂》,只见一名少女飞升起舞,仪态之婀娜、肌肤之细腻、衣裙之飘逸、情态之逼真,无不让人叹为观止。其《黄山之秋》,采用重彩的画法,老笔纵横,苍劲有力,以赭色浓重施于山体阳面,山脚染以花青润泽,更见黄山之奇和笔墨的老到。杨前华在简化具体真景的同时,更以己意为之,气质淳化而兼具苍深浑穆。其《荷塘雨趣》,远观布局合理、气韵生动,近看则细致入微、静谧安详。整幅作品以蓝色为基调,两只鸳鸯栖于荷塘深处,和谐相处,顾盼生姿。画中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气韵生动,令人触景生情,呈现出新时代环境下画家的盛世情怀,不失为以荷塘为题材的典范佳作。其《八骏追云》,采用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形神俱在,只见八匹骏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杨前华的作品能如此“高大上”,是其不懈努力的结果。“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这是一条真理。只有深入到火热的生活,挖掘题材,提炼素材,积累形象,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真切感人的作品来。”杨前华时时在嘴边念叨的这句话,在当下的艺术界仍然适用。

以形传情 随心赋彩

杨前华长期畅游艺海,向传统掘进、传承与开拓,坚持“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性,讲究笔情墨趣,更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格调,总是用心把握水、墨、色、韵诸方面的创新尺度。由于中国画是“缘情言志”的表现手段,亦是个体意识的形象载体。因此,他多年研习画风的功底在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和张扬。以写代画,以色写心,以形传情,笔墨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已进入一种随心赋彩的境界。

杨前华的画风独辟蹊径,艺术成就得到广泛好评。从艺至今,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览:1972年参加福建省宁德地区和福建省画展;1987年参加《争鸣之友》艺术作品展览;1989年参加福建省首届艺术节美术展览;1990年参加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会员作品展;1992年作品 《落日故人情》参加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水墨画大赛并获优秀奖;1997年参加香港中国书画界庆祝回归大联展;1999年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联展;2001年参加福建“八闽风光”美术作品展。《香港新晚报》等诸多报刊多次介绍其作品及艺术成就。最令他感到骄傲的是,荣获加拿大政府颁发的“枫叶奖”。

杨前华自己的艺术成绩硕果累累,还培养了几十个弟子。中国美协会员郑雅风、女画家陈云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目前是省画院特聘画师,后者专攻工笔画,画风淡雅,令人赞叹。

杨前华已届古稀,但他仍在孜孜以求。从早到晚,其身影几乎都在画室,像一头老黄牛,笔耕不辍,以画笔构建绚丽迷人的精神家园。即便如此,他依然觉得身上肩负着为当代中国画再探索的使命。杨前华认为,推动艺术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有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我要静下心来,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时代聚精神,为自身留清名。”杨前华说。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回到福清举办一次个人画展,回馈家乡人民。

  • 责任编辑:林增攀     标签:福清 福清哥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