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正文

东张镇区发现古代造型石狮子

fq.fjsen.com  2016-07-04 09:08:17  郭成辉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金芝村,位于东张镇区西南部山区,是福清市革命老区村,也是古代东张通往莆田泗洋的交通要道。日前,记者在该村桥头自然村采访时,在一座清代石板桥桥头附近,发现一尊“隐居”在一堵墙根中形制独特的石狮子。它的存世,揭示了金芝村古时候的历史文化信息,也为研究金芝村古代社会民俗提供了佐证。

这尊石狮子高约2尺,雕凿有一尊阔嘴大眼的坐狮,狮子左臂,搂有一只小巧玲珑的小狮子。整座雕像线条粗犷,古朴大方。“受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同时代的石狮子必然有所差异。汉唐时期国运昌盛,石狮子通常表现出强悍威猛的姿态;元明清三朝虽也有相对鼎盛的阶段,国运与国威毕竟不及汉唐,石狮子的造型自然就少了强悍与威猛。宋代也曾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富庶、稳定与辉煌,雕凿于这一时期的石狮子当然会对这一时代的精神有所体现。”看到实物照片后,福清市民俗专家林秋明认为,这款造型的石狮雕像应该属于宋代时期的作品。

记者查阅资料获悉,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因此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石狮子何时走向民间,成为守卫大门的神兽?据考证,这种习俗大约形成于唐宋之后。据程张先生《元代石狮趣谈》考证: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这是一种由政府划定的有围墙、有坊门便于防火防盗的住宅区,其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取其纳福招瑞吉祥寓意,这便是用石狮子等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

“那么,为什么坐落在深山老林中的金芝村古代建造的桥头会有石狮子存世?”带着疑惑,记者走访了东张民间艺人王芝荣。据今年72岁的东张镇道桥村民王芝荣介绍,他年轻时,曾经14年在金芝村从事修路、拉电、造林等开发事务,算得上是一个“金芝通”。他说,原本在桥头自然村的桥头,是拥有两只造型相似的石狮子。这座桥梁,可是东张通往莆田泗洋的“官道”。当年,金芝村有200来户1000余村民,泗洋也有百来户村民呢。“摆放神兽用以震慑,使人产生敬畏的心理。”王芝荣介绍说,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常用来守门,后又演化出守桥。金芝村桥头的石狮应该属于守桥的“瑞兽”,旨在祈保过往行人安全。由于狮子是兽中之王,有显示尊贵和威严的作用,按照传统习俗,成对的狮子是左雄右雌摆放的。这个可以从狮子所踩之物辨别出来。蹄下为球,象征统一寰宇和无上权利,必为雄狮;蹄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是雌狮。

金芝村桥头残留一尊坐狮左臂搂有一只小巧玲珑的小狮子,昭示着它的身份系一尊母狮雕像。目前,这尊母狮雕像虽然斑驳、线条粗犷,但是,它的存在已然不是一件装饰物。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它陪伴着金芝村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兴衰更替,已成为研究东张镇金芝村古代建筑、民风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件宝物。

  • 责任编辑:林增攀     标签:福清 社会 古代 石狮子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