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山镇,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司法所工作人员的身影;群众有啥维权事,就找司法所。该所调解工作之所以赢得干群信任,与工作人员发挥职能作用,当好基层“和事佬”是分不开的。
动之以情 化解十年心结
十年前,老郭和邻居老施两家因公用道路、排水沟等问题发生了纠纷,村委多次调解均无果。十年间,两家的争执纠纷逐年升级,最终酝酿成积怨,最后走上了上访路。接到镇政府交付的任务后,所长吴开金派出资深调解员林光祥和翁玉华负责调解。
“打一场架,看似出了气,实则结了怨,更加要成本了,你看直接成本随便讲就有被拘留、罚款、医药费这些,还有心情沮丧、亲朋担心、上访影响工作学习生活这些附加成本也不低,伤气伤身又折本,还伤了邻里和气,你们可是蒙受很大的精神和财产损失啦……”这些贴心的话击中要害,两家人沉默了。调解员再进一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双方作出妥协达成协议,两家也不再上访。就这样,纠结了十年的上访案件迎刃而解。“‘纠纷’环环相扣,难解难分;‘调’即要能进能退,能容能忍;‘解’即要找到矛盾的节点,打开它。”吴开金这样总结调解经验。
目前,三山司法所配有5位专职调解员、151个村级调解员,形成镇调委会、村调委会、村调解员三级调解网络,并与派出所联动,筑起维稳第一道防线。
“三心”调解 平息矛盾纠纷
“做调解工作,应当将‘情’放在第一位,要做到这一点‘倾听’很重要。‘倾听’是调解的基础,很大程度上是耳朵要能听进去话,脑子要能记住话,然后细心理清当事人各自的思路,在细心交流的过程当中寻找突破口。加上把心里那杆秤放平,调解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吴开金说着“耐心听、用心查、恒心聊”“三心调解经”的感受。
基层群众发生纠纷,不少是随时随意,说吵就吵。因此,该所推行“三随工作法”,即矛盾纠纷“随手调”“随时调”处理,事后还要“随后访”上门问冷暖,巩固调解结果。村民何某说,“随时调”很好,农村很多人发生纠纷,都因在气头上忍不过,或是面子上挂不住,及时调解像心理按摩就过了,如果闹到法庭,成本高时间长,更伤和气。
学好法律 当好“法律保姆”
作为基层纠纷的“和事佬”,调解员们几乎天天都要面对和调处矛盾纠纷,许多看似细小的事情,只要调解不及时或处理不好,就有可能激化矛盾。但是,做好调解工作光凭热情还不行,必须学习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调解工作中将“大道理”和“百姓话”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巧解千家事。于是,司法所总是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学习活动,不断丰富调解员自身法律知识,提高调解纠纷的能力。举办各类培训会,让调解员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有时候也请律师进行专业培训。
在调解纠纷中,工作人员还注重调解文化与教育群众学法、用法相融合,让大家遇事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加上平时积极开展普法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法制观念,为创建平安福清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所荣誉室里,摆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奖牌和当事人赠送的锦旗,该所连续三年被市司法局评为调解先进单位,去年还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