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妙趣横生的福清端午节习俗

fq.fjsen.com  2015-06-15 09:23:29  林秋明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一、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的叫法达20多个,主要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粽子节等等。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的好日子,故民间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或“端午节”。

据说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4个,即: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史记》记载,屈原因倡导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而遭贵族强烈反对,最后遭馋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此后,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凭吊他。人们一边争先划着龙舟打捞他的真身,一边把饭团用竹叶包裹起来,投进江中引走鱼龙虾蟹,使其不去咬食屈大夫的身体。从此,端午节便有了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风俗。

二、福清端午节习俗

在福清,人们把每年五月初一日至初五日称“端阳节”,亦称“端午节”,俗称“五日节”。福清端午节习俗较多,一首民谣概括了它的主要内容:“初一钉门葱,初二起炸(即糯米粿)猛,初三煎面饼,初四做节仔,初五晒午时,龙船赛起来”。清乾隆《福清县志》记载:“端午,插艾及菖蒲于门,以竹叶裹米为粽,祀先,亦以相馈。戏竞渡于河。五日午时,设蒲觞,墨雄黄饮之。小儿则以五色丝系臂,缀绣符,簪艾叶,浴兰汤,以辟除毒气。”上述记载基本包括民谣所唱的内容。

福清因江河较少,很难看到赛龙舟场面。据记载,旧时龙江两岸的玉塘、松潭、倪埔和迳江口的上迳都曾举行过规模宏大的龙舟赛。1988年端午节,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17支龙舟队在东张水库举行国际龙舟锦标赛,观众数万,轰动一时。

在福清,有一位名人与端午节有关,那就是“万安娘娘”陈金凤。五代十国时,陈金凤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年)被王审知的孙子王延钧立为王后。陈金凤自幼聪明好学,才华横溢,被称为闽省第一个“巾帼词人”、“王后词人”。她创作的《渔歌子·乐游曲》是福州第一首有记载的“龙舟诗”。据《闽中摭闻》记载:龙启元年(933年)端午节,王延钧下令造彩舫百余艘于西湖中,每舫宫女二三十人,着短衣,鼓楫争先。王延钧则和嫔妃们乘坐大龙船,观看比赛,并命王后陈金凤当场作诗。陈金凤作了两首《渔歌子·乐游曲》,命宫女同声歌唱。其一曰:“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复红。波澹澹,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其二曰:“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此后,王延钧令各乡于每年端午节举行龙舟赛,竞唱《乐游曲》凑钱,称为“采莲”。因此《乐游曲》又叫《采莲歌》。

  • 责任编辑:陈瑜辉     标签:福清 社会 端午 习俗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