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 福清城头镇新楼村建设与保护双管齐下
2019-12-26 10:00:08 来源: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福清新闻网-福清侨乡报12月25日讯(记者:吴凤至)在城头镇新楼村祠堂前,几位老人坐在树下,晒着太阳,聊着家常,显得很惬意;祠堂旁,新修建的村委大楼前的小公园绿意盎然;不远处,红瓦红墙的二类公厕与周边建筑相得益彰;几乎覆盖全村的休闲步道,更是让村民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幸福感;被呵护起来的宋井、宋桥,静静地看着新楼村一步步旧貌换新颜…… 新楼村中的宋桥——下座桥,横跨于溪流之上,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这座桥原来属于官道,是村民营生的必经之路。在历史的演变中,桥的周边建起了祠堂、房屋,不知什么时候起,四周也建起了旱厕,还有不少村民培育农家肥的沟坑,村中六、七十户人家养猪的排泄物直接流入溪流中……“这里是村最中心位置,但以前这里是村里最臭的地方,人们经过这里,要掩鼻加速通过,坐在这聊天更是不敢想的事。”新楼村支书林瑞康说。 近年来,一场致力建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乡风文明、群众满意”的美丽乡村计划悄然开始,新楼村动员村民拆除了猪舍,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垃圾清运。紧接其后,一村一池塘、污水管网雨污工程动工建设,全村实行雨污分离。逐渐地,那条横穿村中的溪流从“臭水沟”恢复到原本“清秀”的模样。 村里最中心位置还老旧不堪,这个问题始终是新楼村干部的心结。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新楼村结合“厕所革命”,重新打造村中心。消息一出,村民们积极响应。“好几户村民找到村委,表示要把原先养农家肥的沟坑无偿地让出来。十几户村民半卖半送地将房屋使用权转移给村委。”林瑞康说,村民们的支持,让村委大楼和小公园有了建设之地,村容村貌的提升有了更大的空间。 如今,坐在祠堂前的树下望去,崭新的村委大楼等待启用。楼前的小公园中,各类绿植生长有序,园中还有一个圆形的“景观池”。走进一看,竟是“宋桥新楼下座桥”。今年,在新建村委大楼时,为了保护文物,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古桥原状,用混凝土分级向上逐渐增大的圆圈围绕古桥周边,并加上防护栏,在保护的同时凸现美观大方。同样被呵护起来的还有村另一头的“宋代古井新楼八角井”,井四周铺设鹅卵石,井旁旧时取水按压器也被很好地保留着,一旁树立的展板述说着古井的故事。 “这两个文物是我们重点保护的对象,要让它们成为景观,也让后代铭记历史。同时,在改造建设中涉及到的老建筑,我们都尽可能先保留下来,保持村庄原汁原味。下一步,我们将制作路牌,让新楼村更有自己的特色。”林瑞康说。漫步在新楼村中,新旧建筑有机结合,古朴的房舍前铺设着宽敞的步道,老藤架下土黄色的鹅卵石拥着灰色小道蜿蜒而去,菜园与踏步间有着竹篱笆一起延伸到尽头的休闲凉亭,村中各处花坛、老树边都用同色小石头堆砌,即使是从前少有人经过的小角落,也铺设了步道…… “我们村里里外外都整修过了,现在可美了!”坐在家门口与邻居闲聊的林大娘笑呵呵地说。从过去对村容村貌不满意,到现在以新楼村的美丽建设为骄傲,实实在在的变化,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也从中树立了乡土自信。 |
相关阅读:
- [12-12] 新建口袋公园 福清城头镇西池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
- [12-12] 新建口袋公园 突出“陶味”特色城头镇西池村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
- [12-04] 一石一木再利用 福清城头镇溪边村巧手建设美丽乡村
- [11-14] 福清乡贤乐当志愿者 田间吹拂文明风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