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情》:一笔极其珍贵的文化财富
fq.fjsen.com 2016-08-08 08:38:16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我珍藏着《融情》从1989年8月创刊到1998年3月闭刊的所有发行本,每当我看到《融情》,我就会想起已故的李圣穆先生。 我所珍藏的《融情》,是李圣穆先生生前收藏的。李圣穆先生系福清市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李圣穆先生离世后,他所收藏的《融情》由他的女儿李敏新老师赠送给我,以纪念她的父亲与我之间的情深意长的“校外师生情谊”,由我传承李圣穆先生的这笔文化“财富”。 《融情》的编辑是林玉聪先生。林玉聪先生说,世联会成立之时,他在新加坡《新明日报》工作。有一天,受林绍良先生委托,助理张鸣琴先生找到他,让他编一本只有10面页册的《侨报》。没过多久,又让他担任《融情》编辑。《创刊号》出来后,许多人看了很满意,于是决定继续编排,每三个月出版一期。 据林玉聪先生回忆,那时的稿件是通过福清县委征稿的,内容很丰富。在编排中,他除了重视美术外,对文字尤其小心,既要照应到印尼、新加坡的读者,又要兼顾中国等读者,因为这个国家认可的文字,别的国家也许就不行。因而,他在编篡中所采用的文字和词句都是很中性的,多边都不得罪。他说,文字不可以有立场的。编辑中要照顾很多很多东西,可谓是步步惊心,如履薄冰。 《融情》创刊于1989年8月25日,新加坡社会发展部政务部长庄日昆献词,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主席林绍良致发刊词,总编辑是俞进财,编辑林玉聪,出版者为(新加坡)福清会馆,一共才38面。《创刊号》主要内容为新加坡福清会馆三庆纪念活动与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成立活动。此外,《创刊号》还登载了《龙眼的传说》、《月窟井》和《门槛刀痕》等3篇《福清民间传说》,以及《龙田民歌选》3首。 从第十一期起,林方华先生任总编辑,直至闭刊。第十三期系《福清闽剧团莅新演出特辑》,共120面,也是惟独的一期专辑。其余的编幅有40、44、48、56、64面不等,视内容而定。 1998年3月15日,《融情》第三十五期发行,随后闭刊,前后经历9年。 《融情》的内容十分丰富,每期都引人入胜,其中有许多读者喜闻乐见的,除了时事要闻、工厂开幕、闽江调水工程、福清发展大计、兴学育才、海内外乡亲事业成就、拓展联谊外,还有福清本土“嫁女儿、娶媳妇、庆生日”,以及民俗等。其中《第十六期》有《习近平高度评价福清对外开放工作》内容。 毋庸置疑,《融情》是改革开放初期福清侨情的历史见证,同时充满了浓厚的福清本土乡土气息,读之令人爱不释手。不仅如此,《融情》图文并茂,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的许多文字与图片,都已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这么说,《融情》填补了早期福清侨情记载的空白,是难得的一部历史档案。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林玉聪先生于1961年起加入新闻界,历任《新明日报》《快报》《联合晚报》副刊编辑、新闻编辑,直至退休。他曾用笔告诉世界,福清哥不仅仅只会创造资本积累,而且在文化领域里,同样有着“当惊世界殊”的文笔! 纵观《融情》,其封面极具特色,封面人物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大哥大”,也有草根百姓;不仅有风土、民情,也有重大活动,给人留下极美的印象。 如今,提起《融情》岁月,林玉聪先生依然激动不已,眼眶闪着泪花。他告诉记者,直到《融情》闭刊后,还有太多太多的稿件未使用,这些稿件,凝聚着家乡人民热爱《融情》的激情,以及对《融情》寄托着的太多期望。 美哉!《融情》!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2016-08-05 ]长安商用“百车千城万里行”亮相福清龙田
- [ 2016-08-04 ]抢夺金项链 男子被判刑八个月
- [ 2016-08-05 ]侨乡少儿合唱团:做一只用心歌唱的“领头雁”
- [ 2016-08-04 ]“福清娃”4件作品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