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印尼侨领吴俊亮子承父志报效桑梓

fq.fjsen.com  2016-04-05 09:16:48  陈仁杰 高晶晶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吴俊亮先生是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常务副主席、印尼福清社团总会副总主席、印尼东爪哇福清公会理事会主席。多年来,他身居印尼,心系桑梓,频繁捐赠家乡的教育事业。作为印尼出生的第二代华侨,他为什么能对祖籍地的教育事业如此热心呢?吴俊亮先生感慨地说,这要感谢父亲的淳淳教导!

吴俊亮先生的父亲吴宝琛,1919年出生于融城西园村的一个贫穷家庭,少年时代因缺衣少吃,连书都读不起。1936年,17岁的吴宝琛为了生计,只身漂洋过海到印尼谋生。

吴宝琛刚到印尼,人地生疏,且无人照应,年轻的他凭着体力先是打工干苦力活,后骑三轮车,靠着勤劳的本分,渐渐做大了“三轮车行”。期间,他接触了许多南来北往的客人,摸透了当地的风俗民情,发现了潜在的商机。之后,他改行经营土特产、米厂、蔗糖等生意,靠着诚信逐步起家。

1989年,吴俊亮第一次跟随父亲踏上了回乡省亲之路,但那一次父亲是回乡治病,在福清医院住院了半年时间。也就是在那一次,父亲突然表示要捐建西园小学教学楼。吴俊亮感到很惊讶,当时吴家的家境并不是很好,欠银行的钱还没有还清,为什么要捐赠呢?拿什么捐赠呢?他以为父亲只是因为过于思乡随口说说而已,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回到印尼后,吴宝琛召集全家人聚会,再次重申捐赠事宜。吴俊亮听罢,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问道:“没钱,您拿什么去捐赠呢?”吴宝琛当即回答:“把我的住宅卖掉!把卖掉了的钱拿去捐建西园小学吧!”吴俊亮回忆说,他听到父亲的表态,差点儿没晕过去。

父令如山,以儒家学说“忠孝”安身立命的吴俊亮,不忍心把父亲的住宅卖掉,要是卖掉了住宅,父母亲失去了遮风避雨的栖息之所,晚年靠什么来栖身呢?可是,不卖掉房屋,自己的事业才刚刚起步,银行的账户还是空的,怎么才能既保住父亲的住宅,又能按照父亲的意愿捐款呢?思量了许久,吴俊亮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没有钱,向亲朋好友东借西凑一部分,不够的话再向银行贷款。

吴俊亮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他是硬着头皮向亲友借钱的。当亲友们知道他借款是为了捐献时,所有的人都以诧异的眼光打量着他,并说:“借款捐献?你这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吗?”

1991年,遵照父亲的意愿,吴俊亮先生独资捐赠70多万人民币(相当于当年700位教师的全年收入)建幼儿教学楼一座,取父亲吴宝深、母亲翁筠娇姓名中的一字,命名为“宝筠楼”,以纪念父母亲的爱乡情怀。“宝筠楼”于1992年元旦奠基,1993年3月落成,建筑面积达1496平方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靓丽雄伟的“宝筠楼”,堪称福清一景。吴宝琛老先生在得知“宝筠楼”落成后,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携妻儿专程回乡为宝筠楼落成庆典剪彩,并受到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的亲切接见和称赞。

如今,回想起那件往事,回想起父亲的爱乡情怀,吴俊亮先生不禁热泪盈眶。他在哽咽了好一阵子后,说:“这世间上也只有我的父亲能做出这样的善举,我是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克勤克俭才把银行的贷款还清的!”吴俊亮先生透露,捐建教学楼之后,家里来了客人都没钱请客了,但父亲还要他再筹一笔钱再捐赠给西园小学,他实在是不明白父亲为何还要他一捐再捐!

在此后的多年时间里,吴宝琛老先生每次返乡都要带上吴俊亮,先后回到福清14次。

“每次回乡,父亲总是带我到西园小学走走看看,我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有意带我考察捐赠项目,那是为了让我子承父志,薪火相传!”吴俊亮说, 1999年,父亲临终前,还念念不忘捐赠家乡教育事业的事。已经不能言语的父亲一手紧紧地抓着他的手,另一只手微微地比划着。吴俊亮立即明白父亲的意思,说:“您是想让我在有生之年继续捐赠西园小学吗?”父亲点了点头,他当即向父亲承诺:尽毕生之力,还父亲夙愿!“听了这句话,父亲这才含笑离去!”说到这,吴俊亮先生再次哽咽……

2013年、2014年,吴俊亮先生在还清银行贷款后,先后两次返乡,慷慨解囊捐资35万元给西园小学修缮及添置教学设备。2015年12月13日,他又一次返乡,捐赠50万元设立西园小学奖教基金(如图)。

“没有父亲的引导,便没有今天我的捐赠。我感谢父亲的引导,使我的人生因捐赠家乡的教育事业而更精彩!” 吴俊亮先生表示,自己将在有生之年继续捐赠西园小学,以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 责任编辑:林增攀     标签:福清 民生 华侨 报效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