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读福清一位归侨自传有感:最真实追梦写照

fq.fjsen.com  2015-03-02 08:26:57  林翔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记者获赠一本新书,读后颇有感触,这既是一本归侨自传,也是作者在人生路上“上下求索”的追梦写照,书名典出汉代王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取为《宇下草野烟云路》。作者以其深邃的思考、深沉的叙述,追忆自己的人生轨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许多归国华侨的缩影,恋乡念祖的情结,心迹剖露。

作者俞云波出生在古镇龙田,祖籍三山镇嘉儒村,世代华侨。襁褓中的俞云波便被母亲带到荷属东印度(独立后改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父亲团聚,在“椰风蕉雨”中度过了翡翠斑斓的童年。而后历经战乱,北归追梦六十年,一直坚守故国家园,历史的风霜没有磨损他这颗拳拳赤子之心,没有改变他追求真理的脚步,历经沧桑,却塑造出当代华侨精神。

这本书从俞先生家世写起,从童稚时代一直到年近“八秩”,读者可以跟随他的脚印,走遍天南海北,回望历史的风云变幻,看一个纯真的少年归侨,如何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栉风沐雨,历经坎坷道路,走出困顿迷惘。轻快处让人忍俊不禁,深沉处令人掩卷长思。

1950年,当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身在印尼的俞云波心系故土,也自觉参与到捐献飞机大炮的募捐行列中,当他知道志愿军在朝鲜战场饱受“疟疾”之困,而国内缺药时,他再次募捐购药,并带回国内捐交政府。回归故里的俞云波以优异成绩被直荐中国人民大学,四年的大学生涯正值“三面红旗”浮夸泛滥,一个又一个政治运动也使他迷茫、彷徨。毕业后,他被分配至山西团校工作,作为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饱受磨难,而在作者笔下,既有生动准确的记录和追忆,也有深刻独到的反思。

1974年,俞云波从山西调往上海复旦大学任教,并在上海侨联主席的推荐下加入致公党。对致公党的重建和发展,俞云波见识独到,大胆提出将工作思路和重点放在政府部门和其他党派无暇顾及的华人、华侨,为更广泛地团结华人、华侨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0年,俞云波开始担任上海市检察院“特约检查员”,一年后正式调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担任副检察长,成为我国“第一位党外大检察官”。俞云波认为,西方有人给检察官贯以“孤独者”的雅号,这是因为对检察官公平公正、铁面无私、严守纪律、守口如瓶的职业要求,作为“党外检察官”更应如此。

俞云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自小经常被教育,要把国家兴衰、民族荣辱置于“倚天齐”一般至高无上的地位。自1952年追梦北归,六十多年一挥间。他感言“我的梦平凡简单,只求对故国家园有所作为,做我能做的事,并力求做好。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是一位归侨追梦者发自肺腑的心声。

  • 责任编辑:陈瑜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