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东南网6月15日福清站讯(记者 黎臻懋)为深入学习两会精神,6月12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党委工作部牵头组织,围绕着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组织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专题线上学习。
学校安排文化传媒与法律学院法学专业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在读博士陈圣利,以“弘扬新时代民法精神 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为主题,从新中国民法典制定和编纂的艰辛历程、新时代民法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弘扬新时代民法精神的重大意义等三个方面展开讲解。据统计,文法学院、经管学院、外语学院和教育学院等4个文科学院教师,共计100多人进入了直播间,参加了线上法治教育。文法学院部分党政领导、任课老师现场听取了讲座。
我国民法典的制定和编纂工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新颁布的《民法典》共7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此外还有附则。条文总数为1260条。其中,第1260条规定了,《民法典》将在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届时,之前颁行的《民法总则》《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侵权责任法》这7部法律同时废止。陈老师指出,当前新通过的《民法典》绝不是对之前民事单行法的简单汇编,它较以往民事立法更具有科学性,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凝聚学者共识的民法典。
对于民法精神,陈老师指出,新时代民法主张以人为本,并强调绿色发展;主张权利本位,并强调公益优先;主张意思自治,并强调自由有度。所以,弘扬新时代民法精神的重大意义就在于民法精神是法治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只有铭刻于公民心中,方能焕发出其勃勃生机。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