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本网原创> 正文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郭捷:日复一日的忙碌与坚守

fq.fjsen.com  2018-08-01 22:32:52  王正夏 来源:东南网福清频道  我来说两句

对待工作 郭捷总是尽心尽力

东南网7月31日福清站报道 记者 王正夏

走廊墙壁上贴着维尼熊等卡通图片,柔和的阳光穿过浅色的窗帘洒在地面,患儿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医护人员低声讨论着病情……这就是福清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病区,一个被称为“守住孩子生命的重要关口”的地方。福清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捷在这里奔忙了20年,以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实际行动默默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替患儿“发声”

焦躁、紧张、慌乱和疲惫在一阵阵咳嗽和哭闹声里蔓延。每天清晨8点,当郭捷跨进儿科病区的大门时,迎接他的,是一个个心绪难平的小患儿。

在郭捷看来,儿科不同于其他科室,接诊的多是一些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病症的患儿。“儿科又称‘哑科’,面对的患者喜欢哭闹,却又不懂得表达;家长紧张患儿的病情,心情也难免烦躁,这些因素在无形中都会给医生增加不少压力。”郭捷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要想做到让患儿和家长满意,医生就要懂得替孩子“发声”,诉出自身的病症所在,缓解家长紧张的情绪。

可医生该如何替患儿“发声”?郭捷告诉记者,首先他要根据患儿的呼吸状态、精神状态、身体表征等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尽可能多的搜集孩子的病情信息,最后通过细致的检查来辅助判断,确定患儿的病情。

同时,作为一名医生,郭捷还要用最通俗的语言和比喻方式向家长解释病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所患何病、因何患病、病情如何、该怎样治疗等,让家长信服并理解。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捷

越来越喜欢“儿科医生”这份职业

在儿科病区,患儿多、医生少,加班加点连轴转是每一个医生的常态。自1998年本科毕业以后,郭捷便扎根福清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科诊疗工作,转眼已过了20个春秋。

回想起自己20年的从医道路,郭捷笑着告诉记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们对自己称呼的改变,从最初的‘叔叔再见’,逐渐到‘伯伯再见’。近几年,开始有孩子说‘爷爷再见’了。”在郭捷眼中,每一个患儿都像是自己家中的孩子,只要孩子们能充满活力地跟自己告别,无论是以哪种称谓,他都满心欣喜。

可谁会想到,刚来医院那会,郭捷对小患儿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时我觉得儿科的环境并不好,孩子此起彼伏的哭声、家长‘连珠炮’般的提问,让科室的环境显得格外紧张。”其中,让郭捷最感到为难的,是每当他拿起听诊器时,患儿都会大哭大闹,不愿意配合检查,“说实话,当时我并不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

不久后,一名急诊患儿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郭捷的想法。

当时,郭捷正准备交班回家休息,突然间,一位1周岁多的婴儿被紧急推进病房。到达病房时,患儿呼吸急促,面色发干,难受得直叫唤,陪在患儿身边的母亲也急得语无伦次。郭捷见状,一边安抚母亲的情绪,一边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检查,并通过监护仪实时观察孩子的生命体征变化,然后组织人手实施紧急抢救。由于诊断明确抢救及时,郭捷成功地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的场景,一个孩子因为我及时的治疗渐渐摆脱痛苦,安然入睡。他的母亲也不再焦急、无助,充满感激的眼神让我毕生难忘。”从那天起,郭捷真正意识到,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他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很多希望。

不断更新自身的医学知识

儿科责任重大,郭捷唯恐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因此,在工作之余,郭捷还会通过研读医疗书籍、订阅医学杂志等,不断充实自己的医学理论知识。他深知,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最前沿的技术。

郭捷说,医生这个职业要求他必须“活到老,学到老”。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步伐,在临床工作中拥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顽固性疾病也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才会在工作中不断归纳总结和提高工作效率,从实际条件出发,从病人的切身需求出发,为病人找到最合适的诊疗方法。”郭捷表示。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淀,郭捷不仅熟练掌握儿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而且能正确诊断并及时处理各种危急重症、疑难病症。

作为科室的“老医生”,目前,郭捷正努力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医生,希望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促进科室的发展。

  • 责任编辑:黎臻懋     标签:福清 妇幼 医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