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本网原创> 正文

新春走基层:福清市石门村那道最美的风景线

fq.fjsen.com  2017-01-19 17:44:20  戴亚妹 来源:东南网福清频道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月19日福清站讯(记者 戴亚妹)有这么一对夫妻,每天凌晨四点半,整个城市还处于寂静的沉睡中时,他们就已经出门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用汗水换来福清市石门村的整洁,用自己的辛劳呵护着这个村庄。

他们就是乡村环卫工桑兆国与妻子吴桂琼。

桑兆国、吴桂琼夫妻清理垃圾

夫妻俩坚守岗位十年如一日

今年均为57岁的桑兆国、吴桂琼夫妻俩是山东临沂人,育有两女一子,皆已成家,儿子儿媳带着三周岁的孙子在老家工作。

夫妻俩2002年从山东临沂来到福建福清,随后便在石门村租住下来。由于没有什么技能,刚开始夫妻俩主要做一些小零工。四年后,石门村里要招环卫工,桑兆国与妻子便前去应聘,成为福清市宏路街道石门村的一对环卫工夫妻,一起负责整个石门村里的垃圾清扫工作。

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简单收拾、准备之后,四点半出发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通常到早上十点,俩人方能把道路垃圾从头到尾都清扫一遍。这时,他们才会匆匆忙忙地回家吃顿早餐。有时候,早餐与午餐一起吃。下午一点半,夫妻俩又继续忙碌起来,开始对村里的垃圾进行第二次清扫,一直持续到下午6点半下班。

夫妻俩披星戴月,十年如一日。不论严寒酷暑、风吹日晒,他们都穿梭在石门村的大街小巷,默默地坚守着岗位。

吴桂琼

获村民好评:“很勤快,人也很好”

早上七点多,晨光熹微,整个石门村刚从沉睡中醒来,路上行人、车辆渐多,桑兆国小心地开着车。

在垃圾槽前,桑兆国把垃圾车停好,妻子吴桂琼爬到车上翻出铁锨和二齿钩等工具。桑兆国接过铁锨,没多说话,低头干了起来,将垃圾铲到垃圾车里。

吴桂琼用二齿钩把垃圾堆刨开之时,刺鼻的气味顿时蔓延开来。但两人对此似乎并没有什么反应,面对记者的疑问,也只是笑笑说:“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十年过去了,早就习惯了”。

就这样,夫妻俩人偶尔默契地用两只铁锨合力抬垃圾,保持着这样的速度。一会儿工夫,垃圾槽就清出一大片。

清理完垃圾槽后,桑兆国将清运车开到村民家,搬起村民家门前的垃圾桶,将桶内的垃圾倒进垃圾车。

桑兆国告诉记者:“我跟老伴一天工作的重点就是围着村庄,将这些垃圾桶和垃圾槽内的垃圾装车,运到村外专门的垃圾堆放地。”

记者的手机显示此时气温为11℃,桑兆国与妻子吴桂琼俩人衣着单薄,却满脸汗水。

“吃早饭了没有,天气太冷了,要注意休息。”一位婆婆走过来跟桑兆国夫妻俩打招呼。

这位婆婆姓唐,她告诉记者,每天出来买菜的时候,经常碰到桑兆国夫妻俩,“很勤劳,人也很好,有时候看到人家乱扔垃圾,都会走过去捡一下。”唐婆婆赞许地说。

家境贫困欠债十几万 捡废弃品补贴家用

记者注意到,在垃圾车后面挂着三个袋子,分别装着鞋子、衣服、塑料瓶。“这些卖掉后可以补贴点家用,衣服跟鞋子一斤一毛钱,塑料瓶一斤一块钱,但是塑料瓶很轻,一大袋也只能卖几块钱,可是能赚一分算一分。”桑兆国一边与记者聊天,一边将垃圾里的旧衣服、塑料瓶捡起来,放到垃圾车后边的袋子里。

桑兆国告诉记者,前几年老母亲得肺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之后儿子结婚的花销也是向亲戚朋友借的,零零总总欠下了十几万。

对于目前的工作,桑兆国也有自己的看法:“辛苦是辛苦一点,但毕竟也是劳有所值。 有时候受累受委屈的时候也不想再干了,可转头一想,我们把垃圾都清理干净了,大家出门都开心,也就值了。”于是,就咬咬牙又坚持下去,干了一年又一年。

春节没休假 新年愿望:“希望工资能张点”

今年春节,夫妻俩依旧无法回老家与孩子团聚。

“我们都习惯了不能回家过年,我们要是休息了村里的卫生怎么办?”朴实的吴桂琼告诉记者:“过年的时候垃圾会非常多,他们做这行累点也是没办法,如果街道到处都是垃圾,自己都不舒服。”

当记者跟桑兆国提及置办年货的问题时,妻子吴桂琼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没有那个时间呀,年前活儿一点也不得轻松的。”

谈及新年的愿望,桑兆国放下扫帚,搓了搓手说:“来福清十多年了,一直都在石门村租住。居住的条件也比较差,房租一个月四百,加上水电费,一个月下来得五六百,费用有些高。“我跟老伴一个月工资2400元,希望今年能涨点工资。”

记者手记: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尊重环卫工们的劳动,不乱丢垃圾、不车窗抛物,让春节期间仍坚守在岗位上的环卫工人们轻松一些,能够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

  • 责任编辑:孙伟强     标签:福清 环卫工 新春走基层 石门村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