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校传薪火,古韵今风文明盛。在福清,如果有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千年前,那非城关小学莫属。该校是由宋嘉佑年间的孔庙学堂演变而来,距今已有960年的历史,虽历经近千年,但校址始终未变。千年的文化底蕴,也成为城关小学铸文化名校的核心内容和教育精髓。
周礼佾舞 弘扬儒家经典
佾舞,是古代祭孔大典中所表演的舞蹈。作为佾舞的传承基地,城关小学与佾舞有着颇深的历史渊源。该校充分依托孔庙学堂旧址这一传统文化资源,以“孔子文化”为核心,弘儒雅风韵,建名校文化,引导学生“学孔子、做仁人、通六艺、行天下”。
2014年春,城关小学成立了全国第一支佾舞表演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城小佾舞队已由刚成立时的60多人逐渐发展到近130人。佾舞作为“孔学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城小全体师生的喜爱。如今,城关小学的佾舞表演不仅出现在全市教师节、民俗文化节等文艺汇演的舞台上,还在澳门、泰国、柬埔寨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福建传统文化和福清历史文化的魅力。
“没有媚俗的歌曲,没有夸张的动作,但置身其中让人感觉分外美妙。”城小学生郑若欣告诉记者,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她喜爱上了佾舞表演。“八佾舞是一门极具内涵的舞蹈。”城关小学教师吴玉艳表示,让学生与佾舞保持密切联系,享受佾舞带来的精神愉悦,有益于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伴着丝竹雅乐,城小佾舞队的学生们身着汉服,手执翟龠,整齐划一的动作展示了周礼佾舞儒雅的风韵,让人仿佛穿越千年时光,走近孔子熠熠闪光的思想,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舞龙舞狮 传承文化遗产
舞龙舞狮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之一,它可以启迪智慧、增强体质,深受群众欢迎。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城关小学在师大福清分校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12月22日举行了“舞龙舞狮”社团启动仪式,将该项“非遗”项目引进了校园。
“舞龙舞狮”社团成立至今,生力军不断壮大,人数由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60多人,共有6只狮子、4条龙。在师大福清分校教练团队的支持下,城小舞龙舞狮队员们坚持每周训练。通过学习技巧,练习基本功,提升团队合作能力,队员们舞龙舞狮技艺逐渐表现出传统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并多次在“六一”节、教师节、运动会等活动中亮相,每一次的表演都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腾飞的巨龙、跃动的雄狮,在校园红白相间的跑道上来回穿梭,时而腾空跃起,时而摇头摆尾,动作刚劲,神态多变。城小舞龙舞狮队不仅全面推进这项独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打造了具有龙狮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推动了学校育人途径的创新。
提线木偶 演绎精彩故事
提线木偶是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珍稀戏种,由艺人在幕后操纵表演,给没有生命的木偶注入思想感情,从而演绎许多栩栩如生、精彩动人的故事。
城关小学非常重视这一古老珍稀戏种的传承与发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于2014年9月成立提线木偶社团,并聘请民间提线木偶艺术家林松生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希望将这朵艺苑奇葩,在校园绽放出新时代的美丽花朵。
目前,该社团共有成员25人,年龄都在9-11周岁之间,成立至今已培养50多名学生。“一批热爱提线木偶表演的学生,在林老师的带领下,不仅很快掌握了木偶抽线基本功,表演各种基本动作,而且还学习组装木偶。”城小教师薛爱梅告诉记者,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大胆自信、活泼大方的个性。
据了解,城小提线木偶戏社团已先后参加了市“庆元宵”文艺晚会及学校“欢庆六一节,相约青运会”等活动。舞台上,孩子们精致准确的抽线功夫,精妙的操纵技艺,让木偶“活”了起来,活灵活现地诠释自己的角色,获得观众的盛赞。
此外,城关小学积极响应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号召,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确保开齐上足上好省颁课程的前提下,力求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学会一项艺术本领。目前该校已开设包括武术、刺绣、闽剧、宗鹤拳、民乐演奏、评话在内的80余种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学生的兴趣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