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一天,我探访福清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听公园管理员小钟说,在山里有个龙潭景区,只是山高路僻,一般城里来客入园游玩,多在附近蝴蝶溪和灵石寺一带走走逛逛就心满意足了,很少会深入到深山老林爬山涉水探险观景,老年游客更是如此。听罢小钟的描述,我越发想挑战一下,去龙潭一探究竟。
小钟便欣然领我上路,我们沿香樟大道步行二三里,抵达龙潭景区入口处的一块平坦场地。地面建有一座竹亭,不知哪位书法家书写的狂草出格的艺术亭联可把我难住了,看了许久略知是以“山”和“泉”为题来写,写到山,则褒其曰“千重翠”;写到“泉”,则赞其曰:“万点沫”。在竹亭旁边立着一面“龙潭景区导览图”。从图示得知:龙潭景区以两条叮咚的溪水为风景骨架,融流泉飞瀑、嶙峋怪石、清冽深潭为一体。主要景点有洗心池、大蟒树、背母涉溪、鹊桥、画地为王、双龟探溪等。
我们走上山间石路,漫步穿行在山花奇草绿树藤木相互交织遮蔽的山地环境中,登山的疲倦也被林间新鲜潮湿的空气所驱散,再加上山泉叮咚山鸟啁啾,又有身旁小伙作伴,丝毫不见一点寂寞,毫无一丝倦懒情绪,浑身是劲,游走在大自然天造地设的美景中。
正当我一路上点赞景色之美、保护有方时,小钟插话了:“正因这个景区尚未开发,人为干预较少,才使得龙潭景区美丽长存。”我想,人类对自然的过分干预,有时确实是帮倒忙了,反而破坏了原本固有的不可再生的自然美。大自然鬼斧神工充满生命力的壮美杰作哪里是人类举手之劳就能复制再版的?
不觉间我们已来到洗心池,伫立池边,那清见底的池水让我惊叹不已,自山高林密处流淌而来的泉水源源不断注入犹如半月形的盆池中。因感其潭水之清,我猛然间想起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潭水之清的佳句,但文中不免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的孤凄悲凉的心情。而今日尚无柳河东当年所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日光”和“鱼影”,却一样能见得如此清澈之水,堪与小石潭之清水媲美,更值得高兴的是我们都有好心情。面对洗心池的“洗心”之水,更是心旷神怡。我想,柳宗元倘到了池前,也定将洗却心头愁闷悲凉,重振革新派的雄心壮志吧。
面对那正在注进洗心池的源源不断之水,我不禁吟咏出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诗句。洗心池以涓涓清泉入池,在池中反复过滤,多余之水正从池边排水口流到山涧下游,在不断的吐故纳新中保持了池水的纯洁。
环顾四周,常绿的阔叶林和苔迹斑斑的岩石及林间植被布满山中,还有新鲜的森林清新气息拥抱了我的整个身心。
在小钟的引导下,我又见到 “大蟒树”,树干状如用力扭曲的大蟒蛇,头部抵地,尾巴伸向天空,不知它是在降落触地入洞,还是在向我们表演一番看家本领的拿手好戏呢?
我们沿着蜿蜒而上乱石铺就的山路上继续观景,突然小钟偏离路面,跳到溪涧一块巨岩上,他指着溪边两棵相依相伴的大树和小树,对着我指手画脚喊道:“看,这两棵树组合成‘背母涉溪’,临溪一棵成年树是‘儿子’,紧贴其后一棵老树是‘母亲’,前树已背上后树正在准备强渡溪涧,他们的脚下是哗哗流淌的溪水。”我也根据小钟的提示,尝试过多个观察角度,甚至也下到溪涧中换位观察,还是难以参悟组合在一起的两棵树造型的形象效果。但我依然被“儿子”的孝心深深打动了……溪流依旧,孝心永传,艰难的过溪仍然还在继续,为不干扰它们温情脉脉的的孝心善举,我们又从山间折回原路。
山路上一棵野藤横贯路面上空,拦住去路,小钟小心翼翼举起齐腰藤条让我顺利钻过,我们又向山上挺进。接着,小钟又指给我看路旁一棵树干上长出树瘤的大树,还神秘兮兮告诉我:“捶击树干会催生树瘤,因为树瘤象征发财,因此有人也会对栽种在家的树木以木槌捶击树干令其长瘤。”我不置可否。但“树瘤”现象确是第一次被人在我面前提及而引起我关注的。龙潭景区丰富的森林现象着实引人探索令人回味。
放眼林中,目之所及,绿色一片,在绿色世界里,披上绿苔外衣的嶙峋山岩堆满山涧,泉流不慌不忙漫流过溪涧平坦宽大的岩面,或悄然潜行在岩缝中。偶尔也见到高处飞溅散落的水沫潇洒飞扬。书法家点睛之笔“千重翠”、“万点沫”在这少雨的早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
来到山间又一座竹亭前,眼望前方,不远处一座竹子构建的过涧桥就在前头。山下未进龙潭景区的游伴的催促电话声接二连三不停地在幽静的林间响起。小钟说:“到鹊桥,该回头了。”看完鹊桥,再往桥那头望去,落叶满地,小径通幽,尚余“画地为王”、“双龟探溪”等景点只能忍痛割爱,留下一段悬念改日再叙吧。
时已过午,我们加快了下山的脚步。此时我又想起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一句名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每当我在旅途中,常以此言自勉。今天探访龙潭,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