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社会民生> 正文

不一样的风俗习惯 福清特色的清明节

fq.fjsen.com  2015-04-02 08:32:36  林翔 郭成辉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清明节是缅怀英烈、祭奠亲友的传统节日。几千年来,这一传统节日备受国人重视,也沿袭成俗。在每一代人的传承中,清明祭扫习俗也有了崭新的文化生命力,衍生出许多新风尚……

亲近传统 继承文化

清乾隆版《福清县志》记载有旧时福清的清明风俗:清明,人家俱插柳于门楣,子孙拜扫先茔,挂纸钱而归。

福清多是低山丘陵。在过去,坟茔多依山傍田而造,人们在祭扫之后都会在坟茔四周草木上挂纸钱,以示该墓有主,所以称清明扫墓活动为“挂清明”。后来,这习俗慢慢演变成在墓碑、供桌以及坟墓周围用小石子压纸钱,民间称此为“压纸”。那时,穷苦人家无法修造大坟,其已故亲友是坟茔多为小土丘,每年清明节,许多人都会给坟丘添上一些土保持形制,故又被称为“添土”。另外,清明祭扫期间,许多人都会在坟前烧纸钱,老百姓称之“烧纸”。

近日,记者同几位老者闲聊,他们谈了儿时过清明节的记忆:清明节当天,除了在坟前供上祭品、燃香焚纸、放鞭炮、锄杂草、扫墓园、顶礼跪拜外,还要在墓园吃光饼和海蛏。光饼作为福清特产,是福清人的“最爱”。清明期间,恰逢竹笋出土,短壮嫩肥的竹笋加上红糟翻炒,味香质脆,“光饼夹笋”也因此成了清明扫墓途中的一道特色点心。而海蛏也是福清特产,这些食品往往也是已故者生前的嗜好。由于取材方便,既能表达祭祀者的虔诚心意,在缅怀已故亲友后,祭扫者都会吃下这些供品,再把蛏壳撒在墓埕,留下祭祀痕迹,这是传统孝道文化的体现。扫墓返回时,许多人还会带上一束坟墓周边采折的松枝,插在自家门楣上。有些的乡村群众还会蒸制用米浆与鼠麹草一同揉制的“鼠麹粿”。这些风俗深具福清特色。

文明祭祀 值得提倡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更要发展,适应时代发展,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清明节上坟烧纸,不慎引发山火的事件频频发生。为预防山林火灾,每年清明时节,林业部门和部分镇村都要加派人力,上山巡逻。此外,过量燃烧祭祀品、燃放烟火炮竹,也给空气造成了污染,让原本“气清景明”的节日“渐行渐远”。甚至有些人烧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诸如“别墅”、“豪车”、“手机”、“电脑”等,实在让人啼笑皆非。除了烧祭品,乱扔垃圾、乱停车,也是清明祭扫期间常见的现象。

“去状元埔陵园,只有一条双车道的山路,清明节祭扫的人很多,车子也多,只要有一辆车不守规则,强行超车或乱停在路边,就会造成双向拥堵。”市民林女士回忆起去年前往陵园扫墓的情景就一个感受:堵!

林女士说,清明祭扫期间是向后代弘扬孝道文化的好契机,大人的行为,是孩子效仿的榜样,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大人们不文明的举止给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实在不可取。

新式祭祀 风气渐浓

近年来,花祭、网祭等祭扫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此,不少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只要思想传承不断,祭奠方式可以尝试改变。”

“鲜花同样能表达自己对已故亲人的思念。”80后陈先生说,小时候,他和爷爷奶奶、叔叔伯伯们一起去扫墓,每次都会带上供品、鞭炮以及冥币。祭祀结束后,都会燃烧冥币。现在,他们意识到燃放鞭炮和焚烧冥币不环保,这几年清明节,他和家人只带菊花前往扫墓。

“我在网上申请注册了一个灵堂,把奶奶的名字打上去,就可以祭拜缅怀了。通过网络祭拜,不但可以追思先人,还能达到低碳环保的效果。”在城区开设培训机构的林女士是福建龙岩人。她说,这样做,绝不是偷懒,而是因为太忙,无法赶回老家祭拜,她身边有许多年轻人都采取这样的方式纪念祖先。

“我们要以更加多元的文明形式怀念往昔、展望未来。清明到了,天气很好,扫完墓准备带家人到郊外走走,可能会去灵石山公园或南岭大姆山草场。”家住龙山街道的郑先生说,在古代,清明节有荡秋千、放风筝等习俗,现在选择清明假期外出踏青,主要是想放松心情,同时也让小孩了解一下这个传统节日的意义。清明时节,扫墓、踏青、植树、赏花……许多人都开始用不同的方式过清明节。

  • 责任编辑:陈瑜辉     标签: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