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福清新闻网12月16日讯福清市级医院专家深入基层,坐诊、手术“两不误”,同时开通绿色转诊通道;百姓无须远行,在基层医院即可享受三级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1+5+X”的发展模式,形成“15分钟就医诊疗圈”,实现分层级带动发展,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体验,曾经的憧憬逐步成为鲜活的现实。
据悉,“1+5+X”模式,即以三级综合性医院福清市医院为“龙头”,以福清市第二医院、福清市第三医院、福清市第四医院、福清市第五医院和海口中心卫生院为“区域分中心”,辐射带动全市783个基层医疗机构,形成“15分钟就医诊疗圈”,实现分层级带动发展。作为“龙头”单位,近年来,福清市医院围绕“123456”工作理念,全方位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切实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1”是建立一个高效的医疗服务网络。福清市医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资源优势,重点帮扶5个“区域分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卫星乡镇的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打破传统医疗机构壁垒,实现医疗资源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和共享。
“2”是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和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双向转诊平台是通过签订详尽的双向转诊协议,明确转诊标准与流程,建立覆盖门诊、急诊的全方位转诊系统,确保患者能够根据病情在各级医疗机构间顺畅流转,既保障急重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又避免浪费医疗资源。2024年以来,全市共接超1.6万人次、开展双向转诊近300人次。检查检验互认平台则是通过加入统一的检查检验互认系统,实现福清市医院与19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次数,减轻其经济负担与就医压力,显著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与水平。
“3”是“政府—医院”“医院—医院”“专科—专科”等3种合作模式,实现多维度的合作与交流。其中,“政府—医院”合作模式强化管理层的纽带联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医院—医院”合作模式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专科—专科”合作模式实现医疗技术的深度交流与融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技能与水平。
“4”是制度建设、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建设“四大核心动力”。福清市医院与19家基层医疗机构配套实施一系列同质、标准化的制度和流程,并制定多项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基层首诊疾病目录。同时,通过遴选知名医生和专科团队,下沉基层,开展手术帮扶与新技术推广等措施,填补技术空白。2024年至今,福清市医院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坐诊、教学查房、指导开展手术共诊疗患者超1.7万人次,指导手术开展超20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项,教学查房十余次,并开展疑难病例讨论举办各种学术讲座等。
“5”是福清市医院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中心配备先进设备,建立高效救治流程,建设实时交互智能平台,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有效提升了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
“6”是搭建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检验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六大技术平台”。这是福清市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协作的又一重要成果。这些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医疗资源的远程共享和高效利用,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同时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目前,“六大信息平台”均已辐射24个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