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筑牢人才基石打造科创高地
2025-08-29 17:54:47 来源: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资源,更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近年来,福清以新质生产力为航标,全面融入和服务福清科创城建设大局,研究制定了重点科创人才政策。5月27日,《福清市重点科创人才引育行动实施办法》重磅发布——聚焦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成长关键期,建立“政策牵引+评价松绑+服务护航”赋能机制,系统构建“引育用留”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真正推动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破除藩篱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打破长期以来珠光材料行业唯国外是瞻的格局,颠覆了钛白粉行业100多年的工艺路线……2012年,福建坤彩材料科技公司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博士、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博士曹志成后,累计为其团队申请到各层级政策扶持资金超950万元。 什么样的人算人才?企业最有发言权。 福清坚持抓创新不问“出身”,破除“四唯”倾向,探索建立“成果认定、企业配额、赛事选拔”三条“非共识人才”评价标尺,健全完善“赋权企业、以效定才”的创新人才评价体系。 福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提出“近5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5件(发明人排名前二)的研发人才,可直接认定为科创人才”。既以发明专利界定成果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水平,又以“排名前二”确保人才核心贡献者的地位,同时划定“不少于5件”的数量要求,重点评价人才创新产出能力的持续性,进一步提升人才识别的精准度。 类似的政策还有“年纳税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工信部认定的单项冠军企业,每年每家企业可自主推荐技术骨干1名”。通过“谁用人、谁评价”“谁识才、谁荐才”,确保人才评价与科创需求同频共振。 强化保障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长陈文彬,从业24年推动32项专利实现产业化生产;福建中景石化有限公司聚丙烯工艺副经理许家栋,参与3套聚丙烯装置的原始开发,组织编制了一系列技术文件……在福清策划推出的“融匠逐梦”专题访谈节目中,多位化工专技人才故事全方位展现,全网点播量约200万次。 求贤若渴的浓厚氛围,滋养着福清紧扣科创人才发展核心需求,多维度强化要素保障—— 激励加码,以最大诚意兑现价值尊重。设立“人才创新奖”,对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的人才,经专家评审后给予分层次奖励。持续推动“安居工程”,对新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其他科创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安家补助。 金融赋能,以百亿资本成就共同事业。针对科创企业融资难,采用“直投+产业基金投资”的复合模式,为人才所在的科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服务。今年通过设立百亿级母基金和20亿元规模子基金,成功引进哈尔滨工业大学首个产学研转化平台“哈深智材”项目,未来有助于形成半导体电子材料等领域高端人才“虹吸效应”。 服务提速,以流程再造放大政策红利。创新推出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等专属服务模式,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住房保障方面,实行容缺申报、承诺制等机制,允许人才先入住后申报。整合升级医疗、子女教育、家属就业、政务办理等资源,构建完善一站式人才便捷服务体系。 深化融合 激活产业“向新”动能 2022年,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订江阴化工产业学院共建合作协议,开启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深化产才融合的实践。之后,“大国工匠”千名制造工程师培训班、职工“三创”大赛、人才技术创新大赛等相继举办,不断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产业是人才成长的土壤,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为更好促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福清多措并举。一方面,建立“项目+人才”双轨招引模式,在科创企业和项目招商的前期洽谈阶段,将人才政策作为核心内容嵌入其中。另一方面,坚持外引、内培双管齐下,大力实施“圆梦福清”工程,吸引和支持更多海内外融籍人才返乡创新创业。 福清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福清科创城战略布局,以高质量科创人才链驱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力争到2027年引育福清市级科创人才300名,形成由70名科技领军人才、180名产业科创人才及团队、50名金融生态人才构成的人才矩阵,打造人才聚、载体强、产业兴、生态优的科创高地。 |
相关阅读:
- [08-28] 福清深度拓展新型产业空间 助力“海上福州”建设
- [08-28] 福清市司法局出台窗口规范性建设标准
- [08-28] 福清市妇幼保健院两门诊入选国家级特色门诊建设单位
- [08-27] 高水平开放: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