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清频道 > 社会民生 > 正文

新厝镇大澳村群众全力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2021-01-21 11:23:10 作者: 陈盼兰 陈芷薇 来源: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福清新闻网1月21日讯(记者 陈盼兰 实习生 陈芷薇)2020年是我市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全市剩余44个美丽乡村创建村搭乘末班车,迎来了一场蝶变。作为新厝镇最后一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大澳村起步晚,却走得笃定、自信。“村财不多,条件有限,但我们有最好的村民和乡贤。”大澳村村主任陈勤斌说。

让地修路,弘扬礼让精神

大澳村位于新厝镇最南端,和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仅一水之隔。车子进入大澳村,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笔直通往村里。

“这条400米主干道是我们村最大的亮点。”采访时,陈勤斌指着这条平淡无奇的水泥路说,有七八户村民主动让出房前屋后的土地,无偿用于修路,其中少则几十公分、多则一米多。

“这边3户村民主动让出1米多,前面那户把自家的柴火间拆了,还有那一家……准备修路的时候,真的想不到村民会这么支持。”陈勤斌跑前跑后,介绍村路两旁的村民,生怕漏掉某一户。

1987年,印尼华侨王振珠捐赠5.000元港币修建了这条3米宽的村路。如今,狭窄的村路早已无法满足村民出行需求。于是,村两委谋划将道路扩宽,希望车子交汇时容易通行。

但修路势必需要村民让地,沿路的村民们会答应吗?陈勤斌心里没底,决定先从自己的舅舅陈成元“下手”。没想到刚上门说明来意,陈成元便一口答应下来。自陈成元起,路修到哪,村民的地就让到哪。3个月时间就完成村路拓宽和硬化以及雨污管网入地工作。

在大澳村村路中段,有一处“一米墙”的景观颇为抢眼。“大澳村路本太窄,数家愿让一米墙。”墙上的打油诗朗朗上口,是新厝镇宣传委员陈春利创作的。

“有位村民每天在路上溜达,看施工队修路,有时兴起会说两句打油诗。受到启发,陈春利以村民主动让路为题材,写了一首打油诗,并设计了1米墙。”陈勤斌说,古有“六尺巷”,今有“一米墙”,这个1米墙展示了大澳村民的和谐礼让精神。

再走这条水泥路,感受大不同。石磨、石臼做成的花盆,旧筷筒、旧窗户做成的小景,随处可见。大澳人对老物件无比留恋,就连围墙翻新也要保留原有的石墙风貌。

重塑码头,保留乡愁记忆

大澳村面向兴化湾,村民世代以渔业为生,村里至今还保留一处尚在使用的旧码头。如今,旧码头经过重新修缮,已成为一座面积颇大的码头公园。

踩着泛青光的石板路一直到码头,村民许金清的新房就在对面。“老人家非常好,听说村里要修码头,希望征用他的土地,他说村里要做什么都可以,都拿去。”陈勤斌说,许金清主动将家门口的40多平方米的土地让给村里,石板路才能一路修到码头前。

75岁的许金清身材健硕,脸上满是风尘刻画的沧桑。听闻来意,他突然有了谈兴。

许金清说,上世纪20、30年代,他伯父和厦门的船务公司多有联系,一旦得知有船要出海,便立即通知村里人,安排好船只,送他们前往厦门下南洋。下南洋的出发地,就在这座码头。晨曦初生,码头上大大小小的船只松开缆绳,乘风起航,一批又一批的村里人下南洋。后来,一批又一批南洋货物又运回村里……说着从父亲那里听来的故事,许金清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一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却引出如此波澜壮阔的故事,在场人无不动容。大澳村乡贤、意大利福建华商会名誉会长王友华更是唏嘘:“漂泊异乡的游子,做梦都是回家。”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王友华和阿根廷回来的乡贤王文贤今年在家里待得最久,并一直关注村里的建设。

“码头修好了,总觉得缺点什么。有一天,我们突然想到灯光。因为,看到码头上的灯光,就感觉看到了家。”王友华和王文贤说,后来,他们找到村两委,表示要捐资给村里安装“中国结”路灯。如今,从村主干道到码头,路灯全亮了。冬日海风凛冽,潮水退去,露出灰黑淤泥,红色中国结被黯淡的冬日景象包围,但在王友华看来,这里风景最美,因为这是他的家乡。

乡村建设,注重人文内涵

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大澳村的“颜值”,和谐文明的乡风又成就了它的“心灵美”。陌生人在村中行走,经过会遇到村民打招呼,“进院子坐坐”。捕鱼回来的渔民乐呵呵地让外乡人拍照,让人久违地感受到淳朴与热情。

“经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总结了一些乡村建设经验,要重点挖掘乡土人文内涵,美丽乡村建设才有持久的生命力。”陈春利说,该镇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大澳村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族舞”就出自这里。同时,该村与莆田江口镇一水相望,地缘关系特殊,积淀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澳村不断在细处丰富这些文化内涵,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大澳村,村里还专门建设了一座乡村记忆馆,将村里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乡土美食等全面展示出来,集中讲述大澳村的故事,而乡村记忆馆的场地也出自村民的无偿提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