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清频道 > 今日聚焦 > 正文

擦亮文明底色 绘就幸福画卷——福清市文化事业发展综述

2020-12-24 14:14:07 作者: 来源: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动力”,文明城市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涵养和支撑。

撤县建市30年来,福清文明城市创建的脚步从不停歇,从全省文明城市到全国文明城市,立足文化底蕴抓创城,城市文化品位提档升级,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文化的触角接续延伸,幸福的载体持续创新,不断擦亮城市文明底色,绘就幸福画卷。

文体设施,提升品质生活

“我在福清生活了近30年,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越来越宜居了。环境好了,文化氛围浓厚了,文明程度也提高了。”新福清人贺一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湖北来融任教,在他印象中,30年前,除了人民体育场,福清市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文娱生活极其匮乏。

撤县建市以来,福清市以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掀起了高潮,文体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事业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城区星罗棋布的公园绿地、文体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就有健身、娱乐、休闲的场所。

此外,福清市还不断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形成了市有四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镇有一站(综合文化站)、村有一中心(综合文化中心)的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格局,构建了“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的公共文化服务圈。随着体育馆、美术馆、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等一座座“文化地标”的相继落成,音乐剧、艺术展等高水平艺术展览和文艺演出也蓬勃开展,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文体产品,丰富文化生活

白天,社区、乡村文化站里,丝竹交响;入夜,遍布城乡的文化广场上,舞步翩翩;节日里,公园广场更是锣鼓喧天……群众多姿多彩的文体生活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风景线。

近年来,福清市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公益培训、村居业务文化骨干专题培训,常态化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城乡“活”了起来、让市民群众“乐”了起来。福清市还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丰富性,做到重心下移、资源下放、服务下沉,实施“文化惠民乐万家”工程,积极开展“主题文艺下乡巡演”“优秀传统戏剧展演”和“高雅艺术走进大众”三大系列活动,把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每年开展了大大小小近百场的文艺下乡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如今在社区就可以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广场上也有文艺演出。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非常丰富、生活品质也提高了。不像以前,在家没事干,不是看戏、看电视,就是打牌,文化娱乐很单一。”说起现在的文化惠民活动,市民王晓健赞不绝口。

一首首好歌、一出出大戏、一桩桩文化盛事,以及被誉为“百姓精神套餐、城市文化风景”的公园广场文化活动、“文化惠民乐万家”文艺下乡巡演活动蓬勃兴起,迸发出城市文明四射的活力。

乡土文化,点亮精神生活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挖掘地域文化“家底”,既丰富了人文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福清作为“全国闽剧之乡”,闽剧情结在福清人心里根深蒂固,在海内外架起了了解福清、交流文化、体味乡愁的“金桥”。不仅如此,散落在各乡镇的高山板凳龙、新厝伡鼓、海口舞龙舞狮、幸福社区十番音乐等特色民俗文化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点亮了福清人的精神世界,“每周一戏”优秀闽剧展演、民间民俗文化节、非遗进基层、“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以及南少林武术、佾舞、伡鼓等非遗文化专场展示,不仅让老百姓一饱眼福、过足“戏瘾”,而且做“活”了本土文化,育“实”了文明乡风。

福清市还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变成独特的“文化符号”,精心打造非遗旅游线路,拟定一都镇东关寨、龙屿古街看方言盘诗对唱或十番民乐演奏,以及南岭镇大姆山草场、食菜厝观看词明线戏表演等2条非遗旅游线路,启动了历史文化街区——利桥的改造和保护工作,东龙湾花蛤小镇、永鸿文化城、黄檗文化旅游园区、南少林文化旅游园区等文化产业品牌项目推进计划。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底蕴,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涵。2020年,已跻身全国文明城市的福清,文明创建不打烊,文化建设的脚步也永不停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