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组织编写《福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编》中,全书收录92个反映我省各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范例和宝贵经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借鉴性。福清市江镜镇岸兜村《土地流转“转”出现代农业活力》的经验做法入选其中,是福清市唯一入选的范例,也是福州入选的9个范例之一。
岸兜村全村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亩。一直以来,受客观条件限制,村民自发的土地流转一直维持较小规模,无法形成大规模的连片开发,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岸兜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变劣势为优势,打造土地流转党建品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201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7.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75元。
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效益
岸兜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村民纷纷外出淘金,导致村里大量土地抛荒。为改变这种面貌,村党支部抓住江镜镇推进“万亩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契机,探索实行以土地使用权等面积流转安置、反租倒包、股份合作、股田制为选项的多种流转方式。该村依托镇经管部门,建立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首先是针对少数村民自给自足的种植需求,在农业示范园区内划出一部分土地,采取土地使用权等面积流转安置方式与之对换;其次是采取反租倒包方式,由村集体向农户租赁土地并连片开发后,统一向种植大户、农业企业、专业能手等招商出租。三是股份合作,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等,农户按照企业规定的品种、技术和操作规程,在自家承包地进行耕种,农产品交由企业加工销售,利润由企业和农户按比例分成。四是股田制,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或公司,由合作组织或公司统一经营,农户按照股权获得收益。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村党支部做好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信息收集、土地流转档案管理等服务工作,规范操作程序及流转价格体系,切实保障村民利益,提高了村民参与积极性。土地流转后,进行成片集中平整,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畅通的良好格局。近年来,岸兜村共流转土地1400多亩,全村增加可耕种面积400亩,建成淡水养殖、种植两大区域,村集体每年可增加经济收入74.2万元,农户每年可收取租金208万元,增加工资收入360万元。
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土地连片流转,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吸引了四季园农业有限公司等农字号企业入驻。农业企业需要大量有技术、有能力的新型农民,部分村民希望到农业企业务工却达不到岗位要求。村党支部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帮助无业村民实现就业,着力做好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岸兜村成立果蔬种植协会和养殖协会,制定协会章程,由党员致富能手担任协会会长。协会联合农业企业,定期组织社员开展技术学习,交流市场信息,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积极向农业企业推荐人才,近年来共向农业企业输送人才近百名。
搭建产业平台增强发展后劲
2008年开始,岸兜村就抓住位于渔平高速公路出口的区位优势,积极谋划盘活公路周边土地资源。350亩综合农产品加工区落地岸兜村后,集农产品加工、贸易、集散为一体,搭建了海峡西岸农产品转口国内外的集散平台,成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新引擎。农产品加工区吸引了通达机械有限公司、融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既有效解决村民就业问题,也给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大活力。
随着村集体收入不断积累,村党支部顺势而上,通过“168”党建工作机制,统筹推进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垃圾清运、污水处理、视频安防、小区建设等工程,建成健身路径、田园农耕公园、门球场、篮球场等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开发,将岸兜村打造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不少前来取经的兄弟村表示,岸兜村成立土地流转中心,向农户和企业提供生产性、流通性及金融性服务等多种有偿服务,畅通了土地流转信息,规范了土地流转行为,激活了土地流转活力,进而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村开始打破土地流转以个体农户为主的局面,岸兜村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