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揣300元闯荡湖北襄阳起步,到拥有年产值26亿多元,年纳税1亿6千多万元的知名企业家;从默默无闻的搬运工,到打造华丽的建筑王国,当选为“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副主席,“福清哥”林华书用激情书写着融商的华丽人生。
在湖北省、在襄阳市,很多头衔和荣誉与身为湖北省海厦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华书以及他的企业有关:
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副主席;襄阳市第14届、15届人大代表;襄阳市福建商会荣誉会长;襄阳市侨商联合会名誉会长;2015年,湖北省百强民营企业(第72位);第三届(2015年)襄阳市百强民营企业(第9位);2010年-2014年,连续4年获湖北省A级纳税户;2015年度“襄阳市十强百佳纳税人”……
然而,记者采访他时,林华书对个人取得的成就和麾下公司的辉煌业绩只是一笔带过,津津乐道的主题始终绕不开生他养他的故乡——福清,那一抹挥之不去的乡愁。
怀揣300元闯荡襄阳
话匣子从林华书的出生地福清打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林华书出生于福清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纯朴的民风,贫困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轨迹,孕育出他勤劳与执著的秉性,塑造了他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所谓环境锻造性格,林华书从小时候的困境中萌发出摆脱贫困、造福乡里的远大志向。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了摆脱家庭生计困境,年仅18岁的林华书就开始外出谋生,先后在福建龙岩、江西景德镇等地从事搬运水泥、电线杆,修铁路、拉板车等重体力活。再苦再累,他那时都是咬着牙坚持,坚持,再坚持,以顽强的意志、超凡的毅力接受人生的心理和生理极限的挑战。
当年的同伴忆及林华书初出茅庐时的胆识和豪情至今满是佩服之情。1970年,林华书就在龙岩参加送电工程施工,独立承担养家的重任,成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弄潮儿’” 。没有资金,他拍着胸膛说:“我的体力就是最大的资本”,没有技术和经验,他就靠勤劳的双手去换取。“末流的工程师不如一流的泥瓦匠”,林华书坚信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由于他悟性极强,勤奋实干,很快由稚气的“小青年”变成了娴熟的“大师傅”。
1976年,20多岁的林华书初到襄阳,没有人脉资源,没有任何背景,面对陌生的环境,全部家当仅有300元和一张襄阳地图。
回忆当时的情景,林华书至今记忆犹新——
只有这个“闯”字,能准确描述他和襄阳的缘分。襄阳是一座工业城市,发展的机会比较多,这是他最初对襄阳的全部印象。于是,口袋里揣着300元钱,凭一张襄阳地图,他懵懵懂懂地以行动昭示“襄阳,我来了!”
这胆儿真够壮的!
没法子啊,要养家糊口,必须赚钱!只想赚钱!
车费33元,吃饭一天1元多,住旅馆一天1.2元。不知哪天才能找到活儿干,不省着花,怎么行!
初来乍到,陌生的环境,加之语言沟通困难,林华书的生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既来之,则安之,他深信一点,要想顺利地糊口谋生,唯有咽下苦水,用真诚为人、勤奋苦干、质量保证、技术过硬来诠释实力而征服人心。
凭着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前几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功底,林华书马不停蹄,在襄阳四处奔波,寻找机会。当年凡有基建工地、维修场所的企业和单位,处处都见证了他洒下的汗水、留下的脚印和不知疲倦的身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在饱尝异地奔波的酸甜苦辣后,幸运之神为他开启了一扇扇门。陆续有企业和单位被他的执著所打动,愿意让他干一些诸如修补道路、建化粪池、砌挡土墙、盖小房之类的建筑业务了。之后,他找到了湖北钢铁厂。当时这里正缺劳力,厂方马上跟他签订了合同。接好了单子,他马上回老家带了100多个人来到襄阳,开始大干快上。当时福清穷,乡亲们到这里一个月赚个百十来块,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
林华书施工队服务态度好,建筑质量过硬。就这样,林华书的口碑在业内一传十、十传百,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个月后,他用工资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自行车。这是个扬眉吐气的日子,当年的那份欣喜他至今依然记得。
那时吃的苦确实一言难尽,林华书清楚地记得一个小插曲。当时,湖北钢铁厂工地需要人手,他从老家带了一百多个人到了襄阳。由于“限购”,猪肉、大米不能随便买,大家干的是苦力活,吃的是红薯干煮稀饭,往往要好几天才能吃一顿干饭。有一次,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设法多买了些猪肉和大米,结果被扣。最后一通折腾,费尽周折开了证明说是给工地上的工人吃,才予以退还。
这点苦算什么?难不倒“福清哥”!之后,林华书的口碑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顺,越做越大。1995年,林华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由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襄阳扎根之后,仅我一人,就从老家带来300多名老乡。目前,他们都已经在襄阳买了房,有了自己的事业”。谈到融商在襄阳抱团发展,各有所成,林华书笑容满面,成就感十足。
与襄阳城市一起成长
湖北海厦建设有限公司是林华书麾下的企业,主要从事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等产业。
选择在襄阳创业,显然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很睿智。
襄阳虽然是一座工业城市,但上个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同样贫穷落后。房子矮旧,道路窄小。在这里一呆40多年,林华书参与并见证了襄阳市的发展和日益繁荣。林华书说,“这40年,就是我和我的企业与襄阳市一起成长的40年。”
作为城市的建设者,林华书说,他早年在襄阳什么活都干:砌挡土墙,建化粪池,修道路,还做小工、种树、搬运,反正只要能赚钱的活都干。到了1985年,迎来了事业的转机——接了个工程,盖了栋房子。房子盖好后,他去各个单位联系工程。对方提出要看他盖过的房子。带去一看,甲方很满意,如此这般,工程质量再次为他赢得了好口碑和信任,接单越来越顺利。第一个工程完工后没有多长时间,又连续签了5份合同,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起来了。小小工程队,也成为具有建筑资质的建筑公司。
作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林华书清楚地记得,襄阳市是2006年进入加速发展期的。与之俱来的是,襄阳城市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美,越发生机勃勃,魅力十足。“襄阳是在我的眼皮底下长高的,目前,襄阳市最高建筑已达33层。”
多年来,林华书的公司累积承接300多项建设工程项目,由于秉持“诚信经营,注重质量,恪守承诺,用户至上”的理念,所有项目经营良好,其中有100多个项目被评为优良工程,工程合格率达100%,合同履约率达100%。
2009年11月,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湖北海厦建设有限公司进入襄阳少数几个一级资质的建筑企业行列,具有响当当的知名度。
如今,湖北海厦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资产总额32288万元。公司辖十家分公司,拥有与房屋建筑工程、土石方工程相配套的各类施工机械、专用机具和检测仪器300多台(套);职工人数2500多人。拥有一支一级建造师21人、二级建造师17人、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达300多人的建设队伍。近3年来,每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亿多元;2004年就获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成为襄阳市行业龙头企业之一,荣获“襄阳市百强企业”(第9位)荣誉称号。
诚信撑起一片艳阳天
在林华书看来,讲诚信和重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他的公司从1995年成立至今,从未欠过债,从未欠过工人的工资,公司讲诚信由此可见一斑。在质量关上,他在襄阳建了上百栋房子,没有出过一起质量问题。不论是政府工程还是公安工程,即使是自己先垫钱,也要把工程搞完,哪怕保本不赚钱。因此,林华书的公司在襄阳的工商、税务、建委、主管单位都有着非常好的业界口碑。
有一个关于林华书的故事在襄阳市业界流传很广。1988年,林华书迎来了看似人生“第一桶金”的项目:为华中制药厂建设一栋宿舍楼,郑重其事地签订完合同后,开始一丝不苟地施工。可是,等到竣工结算,该项目却因施工过程遭遇原材料疯狂提价,最终不赚反亏8万元!尽管如此,个性直爽、充满侠士之气的林华书既没向甲方诉苦,更没去死磨硬缠寻求补偿。然而,正是这种处事方式让他在业界拥有了良好的形象。
真金不怕火炼。由林华书带队施工的项目因质量可靠在业内一传十,十传百。随着良好建筑声誉的建立,公司先后在襄阳和外省(市)承揽了多项富有影响力的工程,一大批建筑在林华书手中拔地而起。襄阳本地的“民发天地”住宅小区、“东津世纪城”161栋高层住宅、“阳光世纪城小区”,武汉华侨城、福州市“江南水都”、陕西省西安市的长丰园商住楼等都是其代表作。而在襄阳市长虹路开发建设的长虹观邸项目,在高新区开发建设的“车城连山鼎府”项目,有商业楼、高层住宅和别墅,为襄阳人民提供一个对高品质楼宇需求的选择。与之俱来的是公司的逐年发展壮大,公司年产值从过去的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元,跃升为现在年产值26亿元。
林华书说:“我们既然从当初那个小建筑公司稳健起步,成长为湖北省建筑领域的百强企业,近三年年纳税金额都超过1亿3千多万元,我们就有信心用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站的更高,走得更远,赢得更大市场。”
后记
激情书写融商的华丽人生。在林华书成功的背后,有一串串鲜为人知的精神密码。记者在采访中不时捕捉到他脱口而出的人生感言,频频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要有“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吃苦耐劳精神,要有“有机会就抓住机会,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的市场眼光,要有“一有土壤就发芽,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生存能力……总之,要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事,最终赚到别人无法赚到的金钱。
难能可贵的是,林华书在以产业报效国家的同时,还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用真情回馈社会。
保康县城关镇管驿村是林华书在襄阳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联系点。从2006年开始到2013年,他多次深入该村,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帮助和支持村里制订落实新农村规划,每年都向该村捐扶贫款。该村发展核桃基地、修建办公楼时,他都慷慨解囊。截止2013年,共为该村捐款32万元,用于改水、修路、救济贫困户等,受到了保康县委、县政府的表彰。从2014年至今,他在襄阳市工商联组织“民企联村”活动中,先后为樊城区太平镇梁庄村捐款10万多元,用于打机井、修泵站等民生工程……
致富思源,乐善好施。对家乡他更是倾注无限的爱,主动捐款参与家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家乡人民生活品质。从2006年至今,他每年为家乡社会公益事业捐款30多万元,累计捐款近300万元。
达则兼济天下。回馈社会,让林华书进一步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那份沉甸甸的使命感。(记者 周小扬 来源:福清侨乡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