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天下福清哥> 正文

林华书:吃大苦凭诚信成就一番伟业

fq.fjsen.com  2018-01-04 10:59:01  周小扬 来源:福清侨乡报  我来说两句

怀揣300元闯荡襄阳

话匣子从林华书的出生地福清打开。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林华书出生于福清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纯朴的民风,贫困的生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轨迹,孕育出他勤劳与执著的秉性,塑造了他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坚强性格。所谓环境锻造性格,林华书从小时候的困境中萌发出摆脱贫困、造福乡里的远大志向。

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为了摆脱家庭生计困境,年仅18岁的林华书就开始外出谋生,先后在福建龙岩、江西景德镇等地从事搬运水泥、电线杆,修铁路、拉板车等重体力活。再苦再累,他那时都是咬着牙坚持,坚持,再坚持,以顽强的意志、超凡的毅力接受人生的心理和生理极限的挑战。

当年的同伴忆及林华书初出茅庐时的胆识和豪情至今满是佩服之情。1970年,林华书就在龙岩参加送电工程施工,独立承担养家的重任,成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弄潮儿’” 。没有资金,他拍着胸膛说:“我的体力就是最大的资本”,没有技术和经验,他就靠勤劳的双手去换取。“末流的工程师不如一流的泥瓦匠”,林华书坚信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 。由于他悟性极强,勤奋实干,很快由稚气的“小青年”变成了娴熟的“大师傅”。

1976年,20多岁的林华书初到襄阳,没有人脉资源,没有任何背景,面对陌生的环境,全部家当仅有300元和一张襄阳地图。

回忆当时的情景,林华书至今记忆犹新——

只有这个“闯”字,能准确描述他和襄阳的缘分。襄阳是一座工业城市,发展的机会比较多,这是他最初对襄阳的全部印象。于是,口袋里揣着300元钱,凭一张襄阳地图,他懵懵懂懂地以行动昭示“襄阳,我来了!”

这胆儿真够壮的!

没法子啊,要养家糊口,必须赚钱!只想赚钱!

车费33元,吃饭一天1元多,住旅馆一天1.2元。不知哪天才能找到活儿干,不省着花,怎么行!

初来乍到,陌生的环境,加之语言沟通困难,林华书的生存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既来之,则安之,他深信一点,要想顺利地糊口谋生,唯有咽下苦水,用真诚为人、勤奋苦干、质量保证、技术过硬来诠释实力而征服人心。

凭着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前几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功底,林华书马不停蹄,在襄阳四处奔波,寻找机会。当年凡有基建工地、维修场所的企业和单位,处处都见证了他洒下的汗水、留下的脚印和不知疲倦的身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在饱尝异地奔波的酸甜苦辣后,幸运之神为他开启了一扇扇门。陆续有企业和单位被他的执著所打动,愿意让他干一些诸如修补道路、建化粪池、砌挡土墙、盖小房之类的建筑业务了。之后,他找到了湖北钢铁厂。当时这里正缺劳力,厂方马上跟他签订了合同。接好了单子,他马上回老家带了100多个人来到襄阳,开始大干快上。当时福清穷,乡亲们到这里一个月赚个百十来块,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

林华书施工队服务态度好,建筑质量过硬。就这样,林华书的口碑在业内一传十、十传百,知名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几个月后,他用工资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自行车。这是个扬眉吐气的日子,当年的那份欣喜他至今依然记得。

那时吃的苦确实一言难尽,林华书清楚地记得一个小插曲。当时,湖北钢铁厂工地需要人手,他从老家带了一百多个人到了襄阳。由于“限购”,猪肉、大米不能随便买,大家干的是苦力活,吃的是红薯干煮稀饭,往往要好几天才能吃一顿干饭。有一次,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设法多买了些猪肉和大米,结果被扣。最后一通折腾,费尽周折开了证明说是给工地上的工人吃,才予以退还。

这点苦算什么?难不倒“福清哥”!之后,林华书的口碑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顺,越做越大。1995年,林华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由此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在襄阳扎根之后,仅我一人,就从老家带来300多名老乡。目前,他们都已经在襄阳买了房,有了自己的事业”。谈到融商在襄阳抱团发展,各有所成,林华书笑容满面,成就感十足。

  • 责任编辑:黎臻懋     标签:福清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