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清频道> 天下福清哥> 正文

30余载痴心不改 藏品再现灿烂文化

fq.fjsen.com  2017-08-08 11:23:26  陈仁杰 来源:福清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文化拾荒” 历经艰辛

从部队回乡后,陈修俊先后担任过十几年的作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他在忙于村务的同时,依然不忘他的“收藏梦”。他常常在处理完公务或在闲暇之余,到处奔波收购。

陈修俊说,他的真正收藏生涯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那时,福清开始旧城改造,城区大面积的拆迁,先后拆掉100多万平方米的旧厝,并打通了13条道路,从高巷头开始,紧接着后埔街、十五落、楼锦霞……,他看到太多太多的民俗用品及构件被当作垃圾毁掉、清除掉,很多旧家具、旧物件被当“废品”处理掉,而这些“废品”在陈修俊眼里都是宝贝,他心疼极了!

一天,陈修俊拉着板车从高巷口经过,一位老大娘突然叫住了他,语重心长地说:“吓俤啊!现在拆迁,这里有许多家具很快都将被清理掉,你赶快来买,要不将全毁掉了!哎!毁掉一件,少了一件;你能收下一件,便多保留一件的历史价值!还愣着啥呢!”说罢,她硬是把自家的旧家具送给了陈修俊,叫他搬回去。

大娘的一席话提醒了陈修俊,从此开启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收藏之旅。

那时,白天陈修俊忙着走街串巷收购家具件,不论品相如何,只要有人愿意卖、愿意给,他二话不说统统拉回。晚上,当他静下心来清洗整理时,才发现原来这些物件都精美绝伦。陈修俊说,中华灿烂的家具文化,历朝历代都是选用最好的红木、油漆制作而成的,其木质、材料、工艺、构思、花样、匠心,足见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且就艺术而言,古代的手工艺术是现代机械雕工永远无法企及的!

白天奔波劳作,每当夜晚,陈修俊都忘了一天的劳累,取而代之的是开心与激动,甚至于三更半夜一想起这些物件,他都会一骨碌地起来,秉灯欣赏!

一天,一部钩机正在拆除高巷头的一座老房子,此时钩机正伸出巨大的臂膀拆除大门,陈修俊还来不及叫出一声“等等”,大门亭上的一块刻有精美图案的石牌匾轰然倒塌,摔成碎段。此时此景,让陈修俊睁大了眼睛在一旁叹息。陈修俊说,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精美的物品,大多是他从“刑场”上“劫持”回来的,才让这些物品得以“死里逃生”!

在那段难忘的岁月里,陈修俊说,他有过欢乐,也有过心酸。那时,几乎在所有人的眼里,陈修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拾荒者”,常常以另眼相待。陈修俊说,他曾经被人白眼过,冷漠过,讥笑过,辱骂过,甚至被驱逐过……有的人甚至宁愿当着他的面毁掉、扔掉,也不愿卖给他或让他捡回!“但凡遇到这一切,你都得忍受,这是‘拾荒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倘若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的收藏将大打折扣!许多东西将会与你擦肩而过!”

有一次,陈修俊在某拆迁大户家里看到了一对珠联璧合的民俗用品,非常精美。但是,无论陈修俊出多少的钱,对方只愿意出让一个。“只有珠联璧合,才能让后代子孙了解中华传统灿烂的民俗文化历史的全貌”。为了这,陈修俊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孜孜不倦地苦苦跟踪着,其中有一件物品,他跟踪了22年,前不久终于从他们子孙的手里买到了。陈修俊说,那时,他为了要收购某一件物品,走街串巷要走上几十回,其心酸泪水至今回想起来还想哭。

那时,只要一听说哪儿在拆房屋,陈修俊便不惜一切代价地风雨无阻地追踪在哪儿。“清晨出走,中午连饭也顾不上吃”,即便空手而回也无怨无悔!他的执著、痴迷、入迷,让许多同行者肃然起敬。陈修俊告诉记者,收一件东西真的是来之不易,因为就民俗物品而言,经历了文革毁灭性的打击之后,“剩余的确实不多!”

纵观陈修俊的收藏生涯以及几十万件的收藏品,每一件都倾注了他对民俗文化的热爱,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下一代能否继承,就看对收藏品如何保存了!”陈修俊说。

  • 责任编辑:薛明辉     标签:福清 古玩 收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