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东南网3月4日福清站报道 记者 陈君君
2020年春节,万家灯火阑珊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却让每一个城市都像按下了暂停键。关于疫情的新闻铺天盖地,不断上涨的疑似、确诊病例数字牵动着大家的心。
1月21日,福清市第三医院在儿科和内科开设发热门诊,高立玲和林美琴夫妻分别是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和儿科医生,均主动“请缨”,奔赴一线抗“疫”。二人虽然经常早出晚归,但总是相互安慰、彼此鼓励,携手共前。
勇敢逆行 践行初心和使命
疫情爆发后,除了市区的病例,福清市第三医院还收治了辖区乡镇医院的病例,年三十前后,病人激增。22日当晚,在外进修的高立玲便回到福清,支援抗“疫”一线。
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防护工作是重中之重。但疫情初期物资紧缺,为了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高立玲尽可能少喝水、少上厕所,减少防护用具的消毒次数及时间,尽量将宝贵的时间留给病人。
身为院内专家组成员,有疑似病例时,高立玲要和同事一同诊断,碰到高度疑似病人,需即刻上报,请市级专家前来会诊确认,并火速送往上级医院定点治疗。24小时不眠不休,全时段接触病患,与病毒搏杀,医务工作如此繁重,可高立玲说:“职责所在,这是我应该做的,要说辛苦,我爱人林美琴比我辛苦多了。”
“年末正是流感高发期,加上疫情的影响,儿科医生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这是高立玲心疼妻子的原因。
林美琴则告诉记者,在疫情“侵袭”之前,儿科科室的病床已经满了,儿童免疫力差,体质弱,需要精细的看诊护理,“疫情来了之后,我们这边人手一度紧缺,医院实行了24小时轮班制,全力抗击疫情,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预检分诊,筛查武汉回来的病人,询问流行病史、接触史……每个环节,每项流程,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林美琴不敢懈怠。“福清有几个月大的孩子被感染的病例,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加强防护救治工作。”她将医者初心写在行动上,将救人使命落实到岗位中,为年幼的生命撑起爱的“防护伞。”
“这次,我们责无旁贷!”
值完夜班,消毒完毕,福清市第三医院儿科医生林美琴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看着正在熟睡的孩子,林美琴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心想:今天还是我先回来,小家伙们睡得真快。
高立玲和林美琴夫妻本安排春节放假一同回娘家“送年”,但疫情突发而至,假期取消,直接回医院,一同上战场。最让二人牵挂的是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小孩一个3岁,一个9个月,我们太忙,陪孩子的时间少,还好有老人帮忙照顾着。”
2011年,夫妻二人一起毕业,一起来到福清市第三医院,穿上圣洁的白衣,共同谱写医者之歌。此次战“疫”,二人伉俪并肩,同为拥有近1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以逆行者的勇敢姿态,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使命,擦亮着胸口那枚金灿灿的“共产党员”党徽。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高立玲夫妻看到全国各地医院组建医疗队伍驰援武汉的新闻,便主动写下“请战书”,希望能进入疫情“风暴眼”,支援武汉前线医护人员,让这场疫情早日过去,“平时工作忙,没空做党员志愿服务,这次,我们责无旁贷!”
疫情来袭,他们肩使命、重担当,在击退疫情的战争中,不退,向前。二人都表示,自己只是千万党员中的一个,跟所有的党员一样,“愿疫情被春风吹散,被朝日驱赶,还我们一个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的世界。”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