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飙升!福清城中村“变形记”:昔日脏乱村如今城中景
2025-03-27 14:31:03 来源:福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瑜辉 我来说两句 |
漫步福清市石门村、大埔村、北前亭村,洁白如新的墙面、错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葱葱的绿化,令人心旷神怡。 去年10月起,福清市以“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选择石门村、大埔村、北前亭村作为城中村改造的试点村。短短数月,3个试点村大变样,昔日脏乱的“城中村”变身整洁宜居的“城中景”。 从脏乱旧村到城中新景 一村一策推动道路白改黑、强弱电缆线入地、雨污管网完善,拆除违法搭盖、腾出公共空间……昨日记者走访发现,石门村、大埔村、北前亭村等3个试点村,已从杂乱无序的旧模样,蜕变成宜居宜业的新图景。 走进石门村,榕门公园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公园内两棵古榕树枝繁叶茂,村民们坐在木椅上聊着天。这片曾经杂物堆积、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是绿草如茵,成了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村口的礼饼店也脱胎换骨,灰暗破旧的外墙被红砖镂空设计取代,墙面上的礼饼图案精美生动,成了网红打卡点。 据悉,石门村城中村改造一期项目共投资390万元,完成了古榕公园、美食文化展示节点、缆线规整等6个项目,村庄从杂乱无序到整洁干净的转变,让人眼前一亮。 大埔村是福清的少数民族村,回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45%。在美化村庄环境、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的基础上,该村的改造项目立足特色,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回族特色文化展厅、“回味大埔”特色节点,让民族文化在这里绽放独特光彩。大埔村改造一期工程完成道路提升、滨江文化公园建设等7项内容,让村庄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北前亭村的街头,叁福里美食街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总投资近2000万元的美食街预计今年5月竣工。紧邻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北前亭村着力发展夜色经济,不断完善道路、环境、消防、市政基础配套设施,让村庄从拥挤不堪变得井然有序。 “昔日城中村,如今城中景。”大埔村党支部书记丁实霖说,城中村改造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子”,更提升了村民的“里子”。 “留改拆”并举 留住根脉与乡愁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治安差、环境乱、隐患多等顽疾备受诟病。在周边区域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城中村的居民期盼着村庄的蝶变,群众更新改造的意愿强烈。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面对群众呼声,福清市委、市政府紧抓政策红利期,按照“分期分批推进、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历史文脉、资金就地平衡”的理念,将宏路街道石门村、大埔村和石竹街道北前亭村作为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试点进行改造。 福清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试点改造中坚持“留改拆”并举,深入挖掘村庄历史文化,通过保护和利用村庄特色资源,让城中村既保留了根脉乡愁,又注入了现代活力。这种做法与理念,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石门村将“留”字贯穿始终,将城中村改造与文化传统相结合,挖掘传统美食文化,构建“一街一店两产品,百客百赞多风味”的舌尖经济体系,打造美食文化IP。 大埔村以民族特色为魂,“留”住文化根脉,充分挖掘大埔多民族文化和人文古迹。同时,将龙江生态公园和鱼鳞坝的景观与村内公园有效衔接,串点成线,沿无患溪打造多个文旅节点。 北前亭村则以“夜韵北前亭·烟火潮生活”为主题,紧扣夜色经济,建设美食街,“留”住街巷肌理和烟火气,为年轻外来人口带来活力。 福清的城中村改造,既“留”住了乡愁,又“改”出了新意,还“拆”掉了糟心。这三个试点村从脏乱差的“后院”,变成了宜居宜业的“前台”,为福清的城市更新积累了一套可复制的经验。 城中村改造将全面推广 根据《福清市城市更新暨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方案》,福清市将按照“一年试点、两年示范、三年全面推广”的步骤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今年,石门村、大埔村和北前亭村将继续推进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庄环境品质,让村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石门村计划建设福人路带状公园、太城生活广场、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进一步挖掘传统美食文化,打造城市美食IP。大埔村将推进滨江文化公园(二期)、滨江停车场、关溪公园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村内文化资源,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生活。北前亭村将继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沉浸式网红打卡街区,盘活蔡厝文化客厅,引入文化展示、国潮体验等年轻业态,形成夜游引爆项目。 “村”之焕新,助推“城”之腾飞,试点村的蜕变只是开场。福清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从安全、设施、环境等八大板块发力,逐步提升城中村的宜居宜业水平,提高城市美誉度及人民获得感,打造‘最福清’的幸福样板。 |
相关阅读:
- [03-13] 福清推出不动产AI智能客服
- [03-04] 福建融港码头发展有限公司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获批
- [03-04] 侨商侨领考察中印尼“两国双园”元洪园区
- [03-04] 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设全力冲刺结构封顶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