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刷新...
东南网福清3月11日讯(本网记者 李昕彤)三月的福清春意盎然,3月7日,60多名党员干部在石竹山景区挥锹培土、扶苗定根,新栽的30株樱花与紫薇在生态巡湖步道旁迎风而立。这场以“全民植树护绿 共建美丽福建”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不仅是福清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缩影,更折射出精神文明建设为绿色发展注入的深层动力。
生态筑基:从“母亲河”治理到全域焕新
作为福清的“母亲河”,龙江曾因污染严重被列为全省12条重点整治河流之一。通过“治污、治乱、治洪”综合治理,福清市建成截污工程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覆盖建成区,龙江水质功能达标率从治理前的26.7%提升至100%。如今的龙江两岸,2000余亩猪母湾湿地公园串联起生态步道与东部新城,形成“宜游宜居宜业”的新城图景。
近年来,福清市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稳步提升,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100%。依托生态云平台试点管理龙江流域水环境,构建“河湖长制”与“1+N”联动执法机制,实现水质动态监管与部门协同治理。
文明赋能:从“制度约束”到“全民自觉”
生态建设的成效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滋养。福清市创新“党建+生态”模式,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两山”理念,通过设立“生态主题党日”、组建志愿护绿队等形式,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文明实践。2024年,全市环保志愿活动参与人次显著增长,“绿色社区”“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凝聚生态共识。
2025年元宵灯会则是生态与文化融合的典范。以“卓越超越最福清”为主题的36组灯组,融合非遗技艺与全息投影、AI互动等科技元素,在龙江沿岸描绘出“生态与人文共生”的画卷。焰火秀“东方欲晓·金蛇狂舞”通过光影叙事,串联起福清的文化溯源与生态成就,吸引数万市民观赏。
绿色经济:从“零碳园区”到“山海共赢”
福清市以绿色经济驱动转型,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集成屋顶光伏、风机系统与智能微网,实现清洁能源100%覆盖。同时,依托福清核电推动核能多用途利用,打造“核能驱动,零碳智慧”新型产业园,助力全省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型。
在乡村振兴领域,福清市打造枇杷、花蛤等六大特色农业园区,牛宅村、南宵村等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形成“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模式。
一株新苗,见证生态与文明的共生共长;一片绿意,彰显物质与精神的同频共振。在福清,生态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正如同并蒂之花,以“绿”塑形、以“文”铸魂,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书写着鲜活注脚。
上拉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