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三大赋能”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 2025-11-12 16:32:19 来源: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实施数智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是“选答题”,而是“必答题”。近年来,福清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全力推进“数字福清”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目前,“机器换人”“数据换脑”的科技创新浪潮让福清传统产业这棵“老树”发出“新枝”,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字赋能 为转型注入“强心剂” 走进光阳蛋业渔溪蛋鸡养殖基地,“木鸡郎6”正在一间5万羽的鸡舍中巡查,只要在鸡舍前走过一遍,机器人便能一次性采集到蛋鸡的表现特征、肢体语言、环境温湿度、气味、鸡笼状况等数据,一眼看出死鸡、弱鸡、绝产鸡,并定位具体笼位。 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劼告诉记者,与人工相比,机器人巡查鸡舍的效率大大提升,过去5万羽蛋鸡,人工查找死鸡至少要花半天时间,而机器人只要15分钟,不仅效率提高了,更重要的是,机器人解决了过去行业最大的痛点——寻找死鸡、弱鸡、绝产鸡。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光阳蛋业积极探索智慧化赋能,实现对养殖环境、物料、产蛋、疫病、设备、投入品等有效监测和预警,让蛋禽养殖步入快车道,效益得到充分释放。传统蛋品的现代化改造,使得光阳以“零不符合项”的成绩扬名中外,其“品牌化”更着眼于全球视野的大营销格局,远销美国、加拿大、欧盟、日本、韩国、南非、东南亚和中国香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生猪单体养殖规模位列福清市第二的福建盛华江泰牧业有限公司,力推传统养殖业升级,把猪场搬上互联网。在公司位于融商大厦的办公室里,工作人员通过智能监控,轻点鼠标,就能将数十公里外养猪场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这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云端,经过人工智能分析处理,自动生成最佳饲喂方案。”公司总经理王远斌告诉记者,建立猪联网云端大数据平台,运用互联网+生猪产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终端技术等新型技术,养殖过程更生态、更智能、更安全。 我市另一家农业龙头企业——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实现了“数字腾飞”。星源农牧的养猪场应用了“牧场守望者”轨道机器人,通过自动化环境监测,机器人可以完成自动巡视等任务,为养猪场筑起“智慧巢”,换上“智慧芯”,让传统养猪产业完成华丽转变,让万头生猪养殖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在江镜镇岸兜村,福清市聚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466亩水稻种植引入T60、T70等新型农业无人机巡田;在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物联网传感器遍布田间,实时采集着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等数据…… “人工智能+”密钥,解锁传统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密码,让农业产业从“人管”到“云管”,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作业质量更加均匀、精准,推动传统农业从“经验养殖”向“数据养殖”转变。 政策赋能 护航传统产业“迭代升级” 咸鸭蛋、松花蛋,是中国老百姓常见的农产品,千百年来依靠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效率低不说,品质也难以保证。如何改变农产品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如何塑造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农产品品牌?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30年为了“一枚好蛋”,该公司坚持做了三件事:实现生产现代化;实现养殖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产业双向赋能。得益于自主创新、养殖数智化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光阳”商标2009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光阳蛋业的蛋品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同类蛋品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出口量逐年稳步增长。 这种生态优势在企业实践中成效显著。光阳蛋业在数字化实践中尝到“甜头”后,于2019年牵头成立福州木鸡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攻蛋禽养殖机器人研发,实现从“自用创新”到“行业赋能”的升级。从“木鸡郎4”到“木鸡郎6”,光阳人一直在突破。如今,130多台“木鸡郎”机器人已在全国70家养鸡场落地,累计为行业节省成本8850万元,单台机器人可管理20万羽蛋鸡,年省饲料成本达20万元。 星源农牧则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生猪养殖数字化全覆盖,每年出栏10万多头优质生猪,凭借标准化品质打通高端市场通道。 “人工智能+”数字化实践,让福清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福清传统养殖业企业尝到“甜头”,而这源于政策领航对产业升级的关键作用。 2018年,光阳蛋业承担国家数字农业试点项目,获得1000多万元资金支持,成功实现养殖场数据远程可控,为后续机器人研发奠定基础。星源农牧同样借助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契机,完成从传统养猪到智慧养殖的跨越,成为行业转型标杆 。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福清叠加省市两级惠企政策,对示范园区工业企业给予市级技改补助10%的额外支持,并设立产业合作基金,聚焦重点领域投资,构建“产学研用”融合生态圈。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让企业敢于投入研发。光阳蛋业自主研发的养殖数字平台已斩获100多项专利,技术水平稳居行业前列;福清市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完成福州市农业物联网应用点项目建设的企业,福清分别给予10万元奖励金……真金白银的投入为农业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福清着力营造协同创新的产业环境,通过培育创新主体、完善配套服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全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2个、省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2个、市级数字农业基地1个、市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16个,数字化引领农业发展迈向现代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数字化农业生态网络。 平台赋能 链通产业全球“数字跃迁”之路 如果说物联网应用点是智慧农业的“神经末梢”,那么大数据平台就是智慧农业的“中枢大脑”。 2025年10月,福清市农业农村局与中绘云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金额235万元的福清市智慧农业大数据研发平台正式落地,构建了一个集数据采集、分析、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农业指挥中心。该平台还与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智慧农业大数据研发平台项目形成联动,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该平台建成后,可实时掌握全市农田土壤墒情、肥力、病虫害等情况,实现精细化管理,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内核,那么平台搭建就是福清农业链接全球的“超级纽带”。中印尼“两国双园”作为国家级合作平台,构建起“产业链重构、供应链优化、创新链革新”的跨国合作体系,让福清农业资源与国际市场深度交融 。 光阳蛋业借助这一开放格局,实现“产品出海”与“技术出海”双突破,其蛋品出口量稳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一,远销欧盟、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而“木鸡郎6”机器人更成为中国原创蛋禽养殖机器人首次“出海”的代表,标志着福清农业智能化技术获得国际认可 。在元洪国际食品产业园,亚洲最大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提供全温区存储服务,让印尼渔获、东南亚水果等跨境食材实现“端到端”高效流通。 从“木鸡郎”巡舍的精准高效,到跨国产业链的协同共生,福清以政策为舵、以技术为帆、以平台为港,让传统农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完成“蝶变”,这种“本土创新+全球布局”的发展模式,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活力,更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
相关阅读:
- [11-11] 福清智慧港口建设迈上新台阶 元洪作业区再添3台“智能利器”
- [11-11] 全国县域普通高中头雁教师岗位计划人选名单公布 福清一中李龙华入选
- [11-11] 福清市41个公交站点完成升级改造
- [11-10] 福清市图书馆荣获“双拥杯”组织奖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