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清频道 > 今日聚焦 > 正文

逐“绿”前行 勇“碳”新路——福清推进绿色低碳转型释放发展动能

2025-10-29 16:39:13 作者: 来源:福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福清新闻网10月29日讯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步入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新阶段,福清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扎实做好产业链条“加法”、资源消耗“减法”、政策协同“乘法”、高质量发展“除法”等四篇文章,加快构建区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以绿色低碳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

在江阴港城经济区公共管廊建设现场,工人各司其职,钢箱的吊装、焊接等工作各项工序正有条不紊进行。一旁,已完成的管廊好似一列“高铁”在园区上空横穿而过,将东、西部园区连成一片。

福州市江阴工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文贵告诉记者,为园区企业电力专线以及公线敷设使用,园区管委会积极推动建设7公里东西部电力管廊建设,目前东西部电力管廊已完成主体贯通,并初步投入使用。同时,为园区企业实现物料互供以及污水明管化提供基础保障,管委会正在加快推动18.6 公里公用管廊建设,预计年底完成公用管廊贯通。

公共管廊建设包括东西部电力管廊和化工管廊,建设后园区所有的高压电杆下地,实现对地上、地下空间资源的科学合理集约化利用,保障用电的安全性;东西公用化工管廊建成后可以连接园区东部与西部厂区,实现园区东、西部的企业间物流传输畅通,极大节约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和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

这只是江阴港城经济区打造低零碳园区举措之一。近年来,园区管委会立足绿色发展管理水平,鼓励现有企业实施余热余压余汽利用、节能工程改造、“三废”高效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从技术和装备上实现能源的高效集约利用。此外,园区围绕原料互供、产品循环,加速打造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初步构建“原料——产品——副产物——再生资源”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上下游贯通和跨行业协作,让原本的废气、废水等“物尽其用”,既降本增效,更实现资源高效循环,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碳排放。

在融侨开发区,福耀集团投资32.5亿元在园区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基地,设计采用光伏、风电等绿电设施,定位于打造全球一流的零碳智能工厂。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像这样因地制宜打造零碳企业,在融侨开发区随处可见。近几年来,园区以能源结构低碳化、温室气体减量化、产业结构高端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基础设施绿色化、园区管理标准化六大举措为抓手,全面推进低碳园区建设。同时,园区通过串珠式打造产业链条、涟漪式布局配套项目、裂变式拓展成长空间,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园区规上企业达300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16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省级绿色工厂1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4家,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具备良好基础。近日,融侨开发区成功入围福建省首批零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名单。

近年来,福清市以“双碳”战略为引领,围绕“绿色低碳型、高端智能型”的发展方向,深耕绿色低碳领域,增强“绿色竞争力”。依托丰富的光能和风能资源,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的产业园智能微网;鼓励企业开展节能低碳改造项目,如福融新材研发出8微米BOPP新产品,单位面积可减少20%的材料用量,其自主研发的BOPE薄膜产品可实现100%回收再利用;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制定绿色园区标准体系,建成园区能源在线综合管理平台和园区官方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推动“物联+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AIoT低碳智慧园区管理平台。优化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支持园区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绿证交易、绿色金融等新业务,引导更多企业迈向低碳化。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集成屋顶光伏、风机系统与智能微网,实现清洁能源100%覆盖,成为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通过核电机组改造,并建设蒸汽输送管道,采用“汽汽换热”技术,在核电厂蒸汽与外供蒸汽完全物理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向园区供应零碳清洁蒸汽。

逐“绿”前行,勇“碳”新路,发展不止步。今后,福清将持续探索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奏响绿色低碳发展新乐章、最强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