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发现多处摩崖石刻(群) “绵亭”石刻相传为朱熹所题
2025-05-16 15:53:58 来源: 责任编辑:张碧芳 我来说两句 |
近日,福清市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多处摩崖石刻(群),这些石刻跨越北宋至清代,分布于多个乡镇,展现了福清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绵亭”石刻。 在城头镇五龙村塔院山的林丛摩崖石刻,刻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记录了林丛夫妇祭扫祖父母墓地的情况,以及墓主林球、王氏的忌日及家族信息。据《林氏族谱》记载,林球为五龙村阳泰林氏一世祖,石刻为研究宋代福清家族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五龙村涌泉院内的宋代东岐墓界石刻和“爱坐”石刻,同样引人注目。东岐墓界石刻记载了陈番捐资铺路的善举,而“爱坐”石刻则与北宋僧人翁子郊相关。清光绪时期的村志《方城里乡志》记载:“爱坐桥,在五龙涌泉山麓,宋释子郊爱坐处,因勒石‘爱坐’二字于桥前之石。”据此推断为北宋题刻,题刻者是福清三山镇僧人翁子郊,他曾主持龙卧禅寺。 在东张镇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通天潭摩崖石刻,位于蝴蝶溪河床巨岩上。该石刻单行坚刻篆书“通天潭”,字幅2.8米×0.8米,风化较为严重,字迹模糊,疑似宋代题刻。 在镜洋镇上店村孤月坡的摩崖石刻,形成于南宋绍定三年(1230)。碑文记述了僧人孤月祥为报师恩开田供养、扫塔祭祀的事迹,铭文诗意盎然,展现了南宋时期禅宗文化的深远影响。 在新厝镇刘厝村绵山的摩崖石刻群,跨越宋至明代,包括“观澜”“绵亭”“第一山”三处石刻。“观澜”石刻位于绵山的一处岩壁上,正文“观澜”为行书、字径0.2米。“绵亭”石刻位于“观澜”下方,正文“绵亭”为行书,字幅1.1米×0.7米,字径0.6米,无落款,传为朱熹所题。清乾隆《福清县志》载:“绵亭岭,在安香里。宋朱晦翁大书‘绵亭’二字。” 在三山镇瑟江村与东郭村交界处的叶相国读书处摩崖石刻,记录了明代名臣叶向高少年时随父就读城山寺(时称城庵寺)的事迹。该石刻由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贡生郭永清题写,标注明隆庆六年(1572),与《城山寺重建碑记》相印证,反映了福清自古以来尊师重教的传统。 福清市文物部门表示,将进一步加强这些石刻的保护与研究,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更多人了解福清的悠久历史与文化价值。(记者 王光慧/文 受访者供图) |
相关阅读:
- [05-15] 福清市领导赴江阴港城经济区现场调研重点项目
- [05-15] 福州港江阴港区今年首批风电叶片出口
- [05-15] 省卫健委成立乳腺癌质控专家组福清市一医生榜上有名
- [05-15] 福清市召开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