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7月31日讯(记者:陈仁杰) 陈斯泉现任中物智福(福建)物流公司董事长,今年4月19日,他在我国智慧城市三大标杆市之一的福州,创建了作为智慧城市重要配套设施的我国首家“快运滴”物流平台,以此助推新型的智慧城市建设。
陈斯泉怎么也想不到,作为一个穷得叮当响的“穷孩子”,几十年后的今天,历史居然选中了自己,肩负起先行先试、辐射全国的重任。
10岁离家打工 历经千辛万苦闯天下
陈斯泉是福清市城头镇五龙村人,1973年5月出生在一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年少时,他的祖父、父亲、大哥都相继卧病在床,长年住在海口医院的同一病房里,一家十多口人生活靠亲友、邻里资助维持生计。在陈斯泉的记忆里,少儿时代餐桌上终年无鱼肉,除夕夜晚餐吃地瓜粥,便是全家人一年中最好的佳肴。别人赠送给大哥的一件衣服,大哥穿过后给二哥,二哥穿过后再传给他穿,一件衣服补了又补,至少穿上7年。年幼时,他卖过冰糕、放牛、砍柴,贫穷伴随着他度过了童年。
9岁那年的中秋节,母亲拿出家里仅有的一毛钱,叫陈斯泉到村里猪肉铺去买猪血过节,接过这沉甸甸的一毛钱,陈斯泉高兴得直蹦跳,但是肉铺老板的“啊!你家也吃得起猪血”这句话,刺痛了陈斯泉幼小的心灵,他拿着钱哭着回家问母亲:“妈,我们家真得穷得连猪血也吃不起吗?”母亲没有回答,只是抱着女儿抱头痛哭。陈斯泉说,也正是这件事,使得他当时就下定决心出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
1983年,身高1.3米、年仅10岁的陈斯泉外出打工。陈斯泉说,那时他在建筑工地上做泥水杂工,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到夜里十一、二点,手工拌水泥,用手扔砖头,一个人供3-4个师傅粉刷材料,一天给10分工分,1.8元钱。有时,遇到抓童工,他得躲藏起来一两个、两三小时,到手的工分只有两三分。
1985年,陈斯泉到厦门天福酒楼洗碗,月薪160元,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11点,下班后,还要到厦门轮渡拉海水回酒楼养鱼,每次上坡,个子小的他拉不动,便两桶、两桶地提着到坡上后,再装车,7、8公里的路途,4、5个上坡,累得他精疲力竭。
在厦门,陈斯泉坚持了两年半,期间,他把打工挣得钱全都寄回了家,才使得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转机。
少儿时期的打工经历,使得陈斯泉从小便懂得了稼穑的艰辛,懂得了吃苦耐劳,这就为他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8年,15岁的陈斯泉应征入伍,随部队先后转战山东郯城、江苏徐州、南京、福州等地。在江苏新沂,天寒地冻连队搞体能训练,在积雪达70公分的雪地上跑5公里,陈斯泉每每体能不支,但他还是以坚强的意志坚持跑完训练科目,尽管是最后一个到达。这一切被部队首长看到了,记在了心里,觉得这“小鬼”能吃苦耐劳是个有用之才,便调任他当通讯员,还安排专职文书教他读书识字、学习理论,陈斯泉得到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长进。
在部队,陈斯泉自考大学本科,并于1997年完成了所有自考科目,取得了本科学历。2004年,陈斯泉转业回地方,先后从事过房地产、贸易等行业,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
探索互联网+ 开启智慧物流“金钥匙”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斯泉听友人抨击传统物流的现状与弊端,言语之间,流露出对传统物流相沿成习的不满之情。
友人的话语虽然不多,但却引起了陈斯泉的密切关注。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便沉下身来探索传统物流这一课题。
陈斯泉告诉记者,物流概念是1978年引入我国的。30年来,我国物流业虽然引进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和运作方式,但是,但行业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与运作成本的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信息闭塞之下,“有车没货”、“有车少货”和“有货没车”、“空车返回高达40%”,供需之间严重脱节。
在随后的实地调查中,陈斯泉发现,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尽管物流界的精英们也都在为了探索、研发传统物流与互联网融合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但是,这种成功的尝试毕竟都是小领域、小范围的尝试,都没有真正跨出行业条块分割的制约,都没能形成全国性推广、使用的集约规模。许多业内人士都希望有一个能统领我国智慧物流物联网技术的新平台。
但怎样才能打破单独、孤立的传统物流运作的僵局,一举解决传统物流业长期存在的彼此独立运作、资源浪费、物流业务之间难以无缝连接的难题呢?陈斯泉想了很久。
也就是在此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专业委员会和中物协(北京)物流工程设计院的正在研发智慧物流“快运滴”物流平台技术,同时正在寻找推广的合作伙伴。消息传来,陈斯泉喜出望外,这不正是自己苦苦追寻的梦想吗?为此,在随后的3年间,他多次北上北京,跟踪学习,并与研发方探讨合作事宜,得到了研发方的鼎力支持,双方决定在福州催生全国首家“快运滴”物流平台,以此引领物流革命。
经过3年的酝酿,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指导下,今年4月19日,“快运滴”物流平台在福州市仓山区落户。陈斯泉说,这3年间,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接触了许许多多物流界的专家、学者和精英,集思广益,倾听业内人士的声音,为破解传统物流难题,为“快运滴”平台的诞生,作了大量先期准备工作。
陈斯泉告诉记者,“快运滴”物流平台的诞生,是我国“互联网+流通”的发展战略和“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计划的结晶和产物,是我国物流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鼎新革故,它不仅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智慧物流行业,终结传统物流运作,而且对改变人们固有的物流理念,接受智慧科技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5月23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与新成立的中物智福(福建)物流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授权与指导中物智福(福建)物流有限公司先行先试,进行全国性推广运作。
同日,中物智福(福建)物流有限公司还与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智慧物流人才协同培养基地。
6月28日至30日,陈斯泉应邀出席在上海举行的“2017(第六届)国际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并面对数百位来自国内和国际的专家、学者作题为《探索“快运滴”运营模式,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演讲。
陈斯泉的演讲,其核心主要阐述智慧物流“快运滴”平台如何吸收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技术,如何逐步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业的条块分割、独立、运作、难以拉缝的现状,实现物流人与车、车与货、货与路全流程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以及智慧物流从传递到支付的高效化和极致化。他的演讲引起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与赞赏,取得了圆满成功。
先行先试 助力福州智慧城市建设
如今在物流界,中物智福(福建)物流公司是全国现有惟一纳入国家智库的物流企业,备受国家关注。从陈斯泉的公司成立至今才短短的3个月,截至记者发稿,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136个地级市成立了分公司。
陈斯泉告诉记者,我国首家“快运滴”智能配货物流平台在福州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福州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三个标杆市城市之一,正在摸索出一条标杆的经验与做法,向全国推广。福州又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和“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同时,福州正紧紧围绕“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的中心任务,把握“五区叠加”的战略机遇,以数字福建产业园为平台,着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重点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不断推进福州大数据产业及智慧福州建设。
在此历史大背景下,“快运滴”平台做为全国智慧城市的配套设施在福州率先投入使用。据初步统计,它的诞生,可直接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间接拉动4万个就业机会;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1-2个百分点;可减少配送车辆总数的20%,降低社会配送成本30-40%。
陈斯泉说:“建设美丽福州,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物流及‘快运滴’平台,是我平生的夙愿。”他表示,将不负众望,以团队的力量,抓住机遇,抢占商机,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竭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方兴未艾的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的智慧物流建设的路子和“快运滴”平台运作模式,尽快提供经验与做法,推广全国。把“快运滴”物流平台建设成让政府放心,社会认可、公众满意的公共平台!
“我们公司将从每一单业务里,抽取一定金额作为扶贫济困的善款,这是我们的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在“快运滴”物流平台成立之初,陈斯泉告诉记者,他有一个捐赠公益事业的行善设想,即公司成立“慈善爱心机构”,专事捐赠慈善的公益事业,把捐赠的对象主要放在家乡福清,尤其是捐助侨界的失依儿童和鳏寡孤独的贫难侨。
“这将是一笔很可观的款目。”陈斯泉说,回馈社会,回报桑梓是他平生的梦想,“因为是那片土地用干瘪的奶水哺育了我成长!”
在此之前,直到今天,陈斯泉每天都通过腾讯网捐助善款,每天的金额虽然不多,但他已经坚持了近2年。
陈斯泉还告诉记者,他还准备将来回故乡创业。“我想在金融创业小镇发展,成立金融公司,引导那些没有理念投资的人,转入有理性的投资,达到人人共享经济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