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敦厚朴实,看似农民模样,貌不惊人;他默默无闻,46年如一日,奋战在我国卫星航天遥控事业中;他是个高尖端科技怪才,为卫星航天遥控事业立过功,得过奖;他就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卫星航天遥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福清哥”林宗燿。
人穷志远 村娃出龙门
自从进入航天工业部五院工作到现在,林宗燿还不能将自己的相片公开。他要遵守国家保密法规,继续默默地为我国卫星航天遥控事业作出贡献。前不久,记者有幸采访到他,他告诉记者:“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所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不要太张扬。”谈起自己的经历,最令他感慨万千的是他的童年、少年,一直到跨入北京大学校门的那段艰难岁月。
1944年5月,林宗燿出生在福清县茶陵区(“大跃进”后称音西公社、音西镇)东南村塘东自然村(现隶属于龙江街道)一个赤贫的农家。生父林瑞平因穷而文盲,但记忆力超群,心算速度超过当今的计算器。解放前,林瑞平到福州榨油厂当掌柜,几百担的花生一称完,立刻就报出榨多少油,拿多少重的花生饼,客户要出多少的花生油加工费。至95岁临终前夜,仍料事如神,交代完后事后,无疾而终。生母李秋宋生下二男一女,在林宗燿4岁时因贫病交加离世。
1951年9月,林宗燿开始进入苍霞小学就读。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从懂事到小学毕业,数九寒月,光着长满冻疮的赤脚到他家后山五峰山扒松针当柴烧;没有吃的,经常饿得头眩目晕;没有穿的,经常是衣不遮体;没有棉被,只能用麻袋遮盖。当时,他做梦都想着什么时候能有大米饭吃个饱,该多好啊!
1957年9月,小学毕业的林宗燿考上福清三中。1960年6月,当初中将要毕业时,他有三天时间没吃一粒米、一块地瓜片,就躺在宿舍喝盐开水度日。他的妹妹林美金挑着臭霉的地瓜片到三中宿舍给他吃,问他说:“你还能参加考试吗?”,他说:“考上福清最好的普高没问题”.后来,他征求当时在三中任教的继外祖父俞总成(原名俞昌潮,海口镇梧屿村人)的意见,报考了福清一中,并如愿以偿考上这所当时即为福清一流水平的普高。
林宗燿说,从初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他每年寒暑假都要和哥哥林宗铨一起到东张、一都砍柴、折松枝、捡松果,拉回福清城关卖,挣来的钱用作学费、生活费。
人虽穷,却志存高远,勤奋学习。1963年7月,福清一中毕业后,林宗燿凭借优异的成绩敲开了北京大学的大门,就读于数学力学系。从此,有着其父亲遗传基因的他如鱼得水,凭着超人的记忆力、创新力和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高尖端科技人才。
没有理由 不回国效力
林宗燿认为,他一生中经历过的有些事值得回味与反思。他是福清第一个在北京天安门城楼见到毛泽东主席的学生。文化大革命刚开始,他在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学习(该系只设一个班,总共只有23个学生)。毛泽东主席第一次接见红卫兵代表,他很有幸同北京着名学府的27个红卫兵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并同毛泽东主席合影留念,相片至今仍保存完好。他说,当时他其实没有参加红卫兵组织,只是因为出身好、书读得好、人又老实,所以被当作红卫兵代表去接受毛泽东主席的接见。自此之后,他不问政治,不善投机,不参加任何红卫兵组织的任何活动。至今,他也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团体组织,心中只有祖国、只有科研。他反思说,如果当时随波逐流,参加红卫兵的各种活动,就没有后来的科技研究成果,现在想起来还很后怕。
1968年8月,林宗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防科委工作,组织上将其送往沈阳军区1313部队农场锻炼,接受再教育。1970年3月,中央军委叶剑英元帅亲自点兵,将他派往航天工业部五院任技术员。由于文化大革命中断了学业,同年9月组织上选派他带薪全脱产进入上海大学深造。1981年9月,他获得上海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后返回原单位。
1993年10月,林宗燿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由国家教委派出留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当访问学者期间,他的亲朋好友都劝他留在国外工作,他几次写信、通电话说明情况,不采纳他们的意见。“是国家出钱,公派我到国外搞科研工作,我是带着任务出来的,没有理由不回国。现在祖国正集中力量改革开放,需要更多的人才,况且我所研究的科研项目是要打破几个强国的垄断和封锁,我一定要回到祖国,为国效力,为国争光。”他的铮铮数语,赤子之心拳拳可见。说到做到,1994年6月他婉拒了国外的高薪聘请,毅然地回到了他的工作岗位。一回到祖国,他即被指定担任神舟一号飞船遥控子系统的主管设计师。
一身布衣 一心搞科研
在航天工业部五院工作期间,林宗燿于1970年回家探亲,与父亲一起到城关买草木灰,作为肥料。因父亲有气喘咳嗽,他就到一拂街的县商业局医药公司门市部买药。他记得,当时将箩筐、扁担放在店门口,到店内连叫三声买止咳药,两个女营业员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因为他那时穿着破旧的部队军服,又没有佩领章,剃着平头,长得大头大脑的,活生生像个农民。他当时很生气,就问她们“你们的领导在哪里?”,其中一个营业员顺口丢下一句话:到三楼去找领导呀?他径直到县商业局三楼,县商业局有关领导接待了他,看过他的工作证,立马带他到一楼医药门市部,训斥两个女营业员“以貌取人,以衣取人,工作没做好”,批评了一番后,向他道歉。望着他挑着“灰夫担”(福清方言)离去,县商业局有关领导顿时感慨万千。
无独有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林宗燿在福建某地建设地面卫星测控站时,也出了一次大笑话。在施工现场,作为该项目的主管设计师,他突然被一个工作人员紧紧抓住,追问他是怎么进来的,干什么事,一个“农民”怎么混进来等等。原来,该工作人员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临时抽调过来,警惕性很高,看到林宗燿穿着一身中山装,粗朴的身材,就起了疑心,才闹了这么个笑话。
一直到现在,林宗燿仍然一身布衣,朴实无华,风里来,雨里去,全身心扑在卫星航天遥控事业上,同事们都戏称他为“布衣航天人”。
精忠报国 奇才建奇功
林宗燿长期从事卫星航天遥控设备研究与制造,自1984年起担任我国卫星测控网三个测控站中低轨卫星测控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兼测速分系统的主管设计师。他主持设计的中低轨卫星地面测控站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航天工业部科技一等奖,测速分系统的创新设计荣获航天工业部技术进步三等奖。1990年,他在航天十大试验任务中荣立二等功,为发展我国卫星测控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自1994年6月从德国留学回国后,林宗燿积极参与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飞船三舱遥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由他亲手设计与生产的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的五套遥控设备均圆满完成任务,为我国连续五次成功发射神舟飞船与安全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林宗燿说,特别是在制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时,他精确设计,反复试验,数据繁杂,虽心力交瘁,但终成正果,确保了我国载人飞船的安全升空与回收。他在该项工程中再次荣立二等功。党和国家对他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1999年10月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对突出贡献人员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11月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经过4年的辛勤付出,2004年5月,林宗燿亲手设计与生产的神舟六号飞船三舱遥控设备立体构件已全部完成。由于夜以继日,操虑过度,身体有恙,他主动请求辞去主管设计师职务。组织上出于保护高尖端科研人员的考虑,批准其提前退休,但仍聘其为神舟六号飞船三舱遥控设备生产的高级顾问。
林宗燿退而不休,仍常年往返工作单位,出点子、解难题。每一次神舟飞船的升空与回收,都倾注着他的心血。
现虽年届古稀,但“布衣航天人”林宗燿仍为我国航天遥控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发光发热。 |